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16年12月,目前我国手机网民用户高达6.95亿,占我国总网民人数的95.1%(1)。现在基本上手机移动端已经成为网民的主要上网终端,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壮大也大大降低了谣言的传播成本,其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也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谣言像洪水猛兽一样充斥整个互联网且影响深重,故而网络辟谣平台应运而生。目前社交媒体势头正盛,而针对网络辟谣的效果研究,大多是在整体网络背景下探讨辟谣成果或辟谣路径,但缺少对辟谣效果作用的对象——人本身的探讨,每个人都可能是谣言传播的媒介,且个体的认知态度又是网络辟谣效果的最重要反馈。保护动机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根据该理论对国内知名微博辟谣平台“谣言粉碎机”的辟谣文本展开定量调查访问,旨在对社交媒体辟谣传播的具体效果进行探讨。800例样本条目主要测试人们在阅读辟谣消息前后的态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谣言粉碎机”发布的辟谣消息的辟谣效果显著。本文试图探索网络辟谣对人们态度改变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社交媒体的辟谣效果最大化,并尝试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辟谣策略。总之,本研究现实意义旨在最大限度提升辟谣工作效力,肃清网络环境。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进行界定和讨论。文章的第二章梳理相关的主要文献综述和搭建研究框架。着重追溯网络辟谣和网络辟谣效果的研究综述,以及作为理论支撑的保护动机理论的研究综述。研究框架包括结构框架和理论框架两部分。文章的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方法论。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谣言和辟谣的类型进行量化对比分析,样本选取自官方微博账号“谣言粉碎机”2014-2017年的健康类谣言/辟谣消息,并通过制作问卷和访问来测验人们的态度变化。文章的第四章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即对本研究的样本调查结果进行讨论,通过不同类型谣言和不同类型的辟谣消息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的四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谣言粉碎机”的具体辟谣效果。文章的第五章讨论影响网络辟谣效果其他因素和对现实网络辟谣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