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可以从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甚至人口数量的变化等方面影响资本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因而对一国比较优势具有长期的根本影响,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要素禀赋。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包括:产权制度、金融制度、劳动市场制度等等。2013年7月,《劳动合同法》重新修订实施,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其限制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导致了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于是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劳动力市场制度研究主要分为劳动用工制度、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劳动市场的灵活性等等。本文选取了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这一研究领域。那么根据以往学者认为制度可以影响比较优势的观点,劳动就业保护制度是否会对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造成影响呢?这些都有待研究。关于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分类讨论,主要分为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和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本文选取了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这一研究领域。对于产业的选择,我们知道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度成为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对于我国而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但是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等原因,我国制造业的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慢慢消失。而且,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优势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近年来的比较优势逐渐下滑,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上升,那么劳动就业保护程度的不同是否会对其比较优势造成不同的影响呢?本文在理论部分介绍了劳动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双重影响,包括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根据制造业行业细分标准,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并借鉴学术界衡量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了劳动就业保护与制造业不同类别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这三个产业的比较优势都具有正向作用。(2)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其正向作用不是很大,模型显著性效果明显,所以对该行业来说,劳动就业保护水平的提高可能会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下滑有一定联系。(3)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实施对其比较优势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质量的上升将会引起该行业比较优势的上升。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