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广泛使用,已经有相关研究探索其潜在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然而,这两种预防性疫苗(针对HPV6/11/16/18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HPV 16/18型的二价疫苗)还没有引进中国市场,而且鲜有研究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对两种预防性宫颈癌疫苗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目的:通过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模拟11种宫颈癌防治方案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包括两种预防性宫颈癌疫苗、三种推荐筛查方式及六种疫苗筛查相结合的方案,为我国子宫颈癌防治、卫生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利用TreeAge Pro2011建立Markov队列模型模拟高危型、低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自然病程(包括宫颈癌和生殖器疣),并结合三种推荐的宫颈癌筛查方案与两种己有的宫颈癌疫苗(针对HPV6/11/16/18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HPV 16/18型的二价疫苗),共对模拟的十一种不同筛查方案的效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其中包括现有的三种基本筛查方案为:1.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组合筛查;2.HPV检测和传统巴氏涂片组合筛查;3.仅用肉眼观察(VLA或VILI)筛查。假设12岁注射疫苗,队列共模拟了100,000名女性直至自然死亡。模型参数选自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评价结果,对可能影响决策的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下,模拟10万女性一生的宫颈癌发病例数为4042例。在20%的筛查覆盖率和20%的疫苗覆盖率的假设下,二价疫苗可以减少20.5%的宫颈癌发病率、27.03%的宫颈癌死亡率和4.13%生殖器疣发病率;四价疫苗可以减少19.96%的宫颈癌发病率、22.39%的宫颈癌死亡率和22.19%生殖器疣发病率。比较宫颈癌和生殖器疣预防效果上,筛查方案1和筛查方案2差异十分小,均优于筛查方案3。与没有任何干预相比,尽管四价疫苗结合筛查方案1增加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最多(0.11378),同时减少了38.08%的癌症发生率、减少了37.35%的癌症死亡率以及27.56%的生殖器疣发生率,但是筛查方案1与方案2相比并不具有成本效益,因为每增加一个QALY的成本高于支付意愿(三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因此综合考虑四价疫苗结合筛查方案2为最优策略。在敏感性分析中,对总体结果影响最大的指标有筛查覆盖率、疫苗价格及疫苗覆盖率,但四价疫苗决策始终效用优于二价疫苗决策;同时与常规筛查相比,当筛查覆盖率高于60%时,结合二价疫苗的筛查策略与单独筛查策略相比较不具有成本效益。研究结论:《宫颈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推荐的筛查方案结合预防性子宫颈癌疫苗的筛查策略具有良好的效益成本,筛查方案2结合四价疫苗适宜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或经济条件较好的筛查,贫穷落后、卫生资源缺乏的地区可选择筛查方案3(结合四价疫苗)。宫颈癌高危人群建议选择二价疫苗结合筛查方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