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除痹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体重、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滑膜病理及对细胞因子(IFN-γ、IL-4)的调控作用,来评价中药汤剂清热除痹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热除痹汤大、中、小剂量组及雷公藤组。除空白组外,于其余各组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加入灭活卡介苗的完全弗氏佐剂(卡介苗浓度为10mg/ml)0.1ml,诱导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除空白组及模型组外,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配制的混悬液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清热除痹汤大中小剂量灌胃。按照人体(临床60kg/人)每天正常服药剂量,日服等效剂量换算受试动物的用药剂量,雷公藤组剂量为1.44mg/d,大中小剂量分别定为人体常用剂量的15、10、5倍,各治疗组共灌胃14天。观察比较各组大鼠体重增长、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关节滑膜病理学形态变化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的变化。  结果:1、第10-12天起,模型组大鼠部分出现左后足关节皮肤发红,轻度肿胀。20天左右,大鼠四肢关节红肿加重,部分大鼠尾巴上出现明显结节、耳部红斑,大鼠活动量减少,神萎懒动,食欲下降,体重增加缓慢,毛发失去润泽。24天左右大鼠关节炎病变最为严重,活动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空白组大鼠皮毛光泽色白,精神佳、活泼,饮食正常,状态良好,毛发润泽,体重增加明显,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清热除痹汤大剂量组及雷公藤组第28天体重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空白组关节滑膜由滑膜层、纤维层和滑膜皱襞组成,表面有1-2层滑膜细胞,由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巨噬细胞样细胞组成,滑膜下组织未见水肿,血管无充血,无血管翳形成,无纤维组织增生,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关节滑膜明显增厚,增生的滑膜组织可呈绒毛状,滑膜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层次增至3-7层,滑膜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水肿,滑膜下组织可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及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血管翳,偶见淋巴滤泡形成。各用药组关节滑膜明显增厚,滑膜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层次增至2-5层,滑膜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轻度水肿,滑膜下组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偶见毛细血管及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无淋巴滤泡和血管翳形成。3、实验第10-12天起,各造模组大鼠相继出现左后足爪肿胀,各药物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大鼠左后足肿胀度的作用。实验第28天,清热除痹汤大、中剂量组及雷公藤组与模型组大鼠左后足肿胀程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4、造模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均逐渐升高,各药物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模型鼠AI升高的作用。实验第28天,清热除痹汤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雷公藤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5、各治疗组IFN-γ水平与空白组对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清热除痹汤大剂量治疗组、雷公藤治疗组IFN-γ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IL-4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治疗组血清IL-4水平与空白组及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对AA大鼠的治疗效果提示清热除痹汤具有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2、清热除痹汤能改善AA大鼠的一般情况及症状表现(如体重、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等),明显减轻AA大鼠的关节滑膜病理变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清热除痹汤能调整AA大鼠的促炎/抑炎的细胞因子平衡,改善其自身免疫异常状态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和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补气活血饮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为中医诊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本次实验采取随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