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文化视域下网格系统在二维设计中的构建与应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围绕中华视域下网格系统在二维设计中的设计元素和网格系统在二维设计中的构建与应用展开讨论与举例论述,一方面,探究中华视域下的网格系统中的二维设计元素;一方面,探究近现代二维设计师们对中国传统网格设计元素的应用。希望为现代中华视域下的二维设计艺术创作提供参考。全文共分绪论、三个章节和结语等基本内容。首先是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归纳,简要概括本选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这是本文研究的铺垫。第二章为网格设计在中国古代传统设计文化中的显现,从中国古代建筑二位布局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化吉祥图案中显现出的网格系统进行举例阐述。第三章是对中华视域下网格系统构建中的二维设计元素进行探究,主要对文字以及纹样两种元素进行分析,并举例分析汉字、古籍排版、插图以及纹样等二维设计元素在网格设计中的建构。第四章为网格系统在中华视域下的二维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近现代中国二维品牌设计与中国二维海报设计进行分析,探寻中国传统网格设计文化在近现代中国二维设计中的应用。最后结语,是本文所论述问题的总结与提升,主要阐述了现代设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未来设计的展望。本文以网格系统为切入点,将当代二维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同时,当代中国的二维设计也需要以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进一步拓宽未来设计的发展。
其他文献
肝部疾病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类病症,尤其是肝实质细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所有癌症前列。而针对肝部特异性给药研究较少,在诊断和治疗中效果不理想,全身性副作用较大。因此,改善药物效果,提高对肝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基于肝实质细胞上特异性靶点ASGPR可特异性识别并内吞含半乳糖残基的化合物的认识,将半乳糖结构分别引入到诊断和治疗试剂中,研究其制备方法及性能,为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
本文旨在探索我国星级饭店员工情绪劳动在组织情境下的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组织为员工提供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与员工对组织支持感的感知水平,这两者对情绪劳动和工作绩效的影
城市中的景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它们既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又是一种生态环境资源。现代环境陶瓷艺术作为一个20世纪尾声才广泛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极大的拓展了陶瓷艺术空间,并且多样化的陶瓷材料也符合城市景观设计的多方面要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城市不仅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艺术展现力,大众也更加关注外在环境的美感。与此同时,陶瓷艺术也逐渐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及大众生活之
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上世纪就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福建省也紧随国家的步伐在1944年进入人口老年型。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企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绿色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模式普遍传播开来。近年来,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至少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以来即是如此,至今还有56个民族。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数据为871.439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6538%。彝族主要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一区。云南约504万人,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1.7%;四川约264万人,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27.1%;贵州约84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在蜂窝网络中,大概有60%以上的电话业务和超过90%的数据流量业务都发生室内场所,然而电磁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会导致室内信号差甚至产生盲区。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引入毫微微小区,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宏基站的负载,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吞吐量。但是在毫微微基站和宏基站共用相同频谱资源时,宏基站和毫微微小区基站会产生跨层干扰以及相邻的毫微微基站彼此之间会产生共层干扰。因此,研究合理的资源分配方
随着移动用户对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移动用户的数据速率需求在过去十年一直在增长,而且将一直持续增长下去。现今,超过60%的移动语音传输业务和90%移动数据传输业务都发生在
英语阅读是中国学生获得英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良好的英语阅读策略能使得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很有必要对中国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学习策略,研究对象主要是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中学生。很少研究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本文通过对南博124名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找出中职学生在
织补,本是一种缝纫技术,修复破损衣物的手段,在经济不发达、物资匮乏的时期出现,用以提高衣物的利用效率。一些心灵手巧的工匠或主妇,在修复衣物破洞时,开发出适应各种质地款式的织补技法,将破洞装点成亮点,使贫乏的生活焕发出魅力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织补的原初价值逐渐退化,由修补作用向装饰作用转化,在服装设计中衍生成为一种模仿织补效果的简朴粗狂的服装风格。“织补”的理念与方法被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