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h亚群细胞因子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重者可危及生命。长期以来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主要是在网状内皮系统经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其免疫机制是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近年认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IT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辅助T细胞(Th)亚群Th1/Th2的动态平衡涉及许多免疫应答,一旦平衡被打破,会导致免疫性疾病。因此我们测定ITP患儿发病时以及缓解后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探讨Th亚群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实验共分3组:1)急性期组:34例,其中急性ITP患儿24例,慢性ITP患儿10例,由于出血症状严重或血小板严重低下均需治疗。2)缓解期组:15例,为同期我院ITP患儿经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者。3)对照组:20例,为同期我院正常体检儿童。各组均抽取外周血血清标本。采用Bio-Plex系统和悬浮阵列技术通过荧光编码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h1相关细胞因子INF-γ、TNF-α、IL-2、GM-CSF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 结果: 1)急性期组、缓解期组、正常儿童对照组间Th1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ITP患儿急性期组的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GM-CSF的水平(210.14±19.27pg/ml、30.73±3.54Pg/ml、91.32±8.49pg/ml、294.20±36.23pg/ml)表达高于ITP患儿缓解期组(155.32±13.95pg/ml、19.24±2.86pg/ml、59.95±10.34pg/ml、165.96±12.30p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157.38±13.98pg/ml、18.49±2.46pg/ml、56.19±5.34pg/ml、162.98±26.90p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期组Th1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下降,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2)急性期组、缓解期组、正常儿童对照组间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ITP患儿急性期组的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14.68±2.07pg/ml、9.57±3.66pg/ml)表达低于缓解期组(26.94±1.90pg/ml、18.66±2.63p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表达低于正常儿童对照组(28.63±3.58pg/ml、17.54±2.39p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期组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回升,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 3)急慢性ITP组间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急性ITP组患儿的Th1相关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GM-CSF的的表达(199.24±7.74pg/ml、29.46±3.29pg/ml、86.85±5.07pg/ml、278.09±26.66Pg/ml)比慢性ITP组(236.32±11.41pg/ml、33.77±1.93pg/ml、102.07±4.15pg/ml、332.88±25.43pg/ml)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ITP组患儿的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15.65±1.65pg/ml、10.82±3.05pg/ml)比慢性ITP组(12.37±0.53pg/ml、6.56±3.33pg/ml)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4)微阵列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AnalysisMicroarrays(sAM))结果:发现6种细胞因子具有显著意义(FDR为0)。 5)应用DNA芯片(DNA-Chip(dCHIP))软件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急性期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具有明显异常。疾病恢复后,细胞因子的分泌趋向正常,表现为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在细胞因子聚类的同一群集(Cluster)中。急慢性ITP发病时的Th亚群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类型有明显的不同。 结论: 1)儿童ITP发病中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一种Th1优势的疾病; 2)Th1/Th2失衡可能在ITP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通过发病时对Th亚群相关细胞因子的监测有助于预测ITP疾病的转归。
其他文献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在生理性血管生成过程中(如胚胎发育、繁殖、伤口修复等)的作用是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凝血酶术中喷洒对于VATS术后患者胸腔引流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将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五科收入院且行
目的对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纤溶酶原Kringle 5(K5)基因进行突变,构建于重组腺病毒中,并观察突变后K5蛋白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基因治疗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疾病(CNV)奠定基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