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MA-GM-CSF免疫脂质体,观察其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作用;制备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131Ⅰ作为示踪剂),观测其在人急性髓性白血病模型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证明GM-CSF药物脂质体组织分布特异性,为探索临床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逆相蒸发法制备131Ⅰ-MA脂质体,测定药物包封率及131Ⅰ标记率,再以戊二醛交联法偶联GM-CSF和131Ⅰ-MA脂质体,测定GM-CSF的偶联率;通过MTT法测定MA-GM-CSF免疫脂质体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异种移植白血病HL-60细胞的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建立后,采用骨髓涂片镜检、流式细胞分析、病理学及染色体检查进行鉴定;发病小鼠分两组,分别由尾静脉注射131Ⅰ-MA脂质体和GM-CSF的混合液及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正常小鼠一组,由尾静脉注射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观察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1、MTZ包封率为80.1%,Ara-C包封率为84.2%,131I标记率为86.6%,GM-CSF偶联率为54.0%。2、MA-GM-CSF免疫脂质体、MA脂质体和MA溶液对HL-60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而且其杀伤作用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MA-GM-CSF免疫脂质体的细胞毒作用显著强于MA脂质体和MA溶液(p<0.05),而MA脂质体的细胞毒作用显著强于MA溶液(p<0.05)。3、尾静脉接种的HL-60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可以植活,4~5周后发生白血病。4、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主要分布于白血病小鼠的脾脏和骨髓组织中。在脾脏和骨髓中,注入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30min后出现摄取峰,其组织摄取率(%ID/m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且滞留24h后高于其他脏器。此外,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在肝脏和肺脏中的分布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而在肾脏中的分布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p>0.05)。在血液中,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浓度在注入5min后最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1、逆相蒸发法制备MA-GM-CSF免疫脂质体条件易控制,重复性好,可获得较高包封率和偶联率的脂质体。2、MA-GM-CSF免疫脂质体具有体外抗白血病作用,对HL-60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MA-GM-CSF免疫脂质体的细胞毒作用与普通MA脂质体和MA相比具有明显的靶向性。3、131Ⅰ-MA-GM-CSF免疫脂质体在人白血病模型SCID小鼠体内分布具有器官相对特异性,集中分布于骨髓、脾脏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推测在用MA-GM-CSF免疫脂质体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时,药物可相对特异集中在白血病浸润组织并减少对其他脏器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