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对不同环境选择后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生理生化特性、农艺综合性状、DNA甲基化等进行研究,探究环境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育种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发现,环境选择可增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随着环境选择程度的增加,其抗寒性逐渐增强。此外,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环境选择后抗寒性提高幅度差异较大,抗寒性差的品种抗寒性增幅度较大,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幅较小。因此选择适宜的育种环境与抗寒性较强的亲本品种是改良北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关键。2.本研究表明,环境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抗寒性及农艺性状影响较大。随着环境选择压力的增强,其后代越冬率显著增加,农艺性状改善。通过选择适当的生态环境对抗寒性较强的材料进行选择,可以显著提高白菜型冬油菜抗寒育种。3.本试验通过白菜型冬油菜春播,统计不同品种(系)的春化率,测量株高,利用隶属函数法、相关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对不同参试品种进行抗寒性鉴定,研究发现利用春播鉴定的结果更精确,可以鉴定出同一品种中不同单株的抗寒性,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油菜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可靠的依据。4.低温胁迫后,白菜型冬油菜基因组DNA同时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以去甲基化为主,且表现出品种之间的特异性,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基因组双链全甲基化(CmCGG)程度较低,CCGG位点发生半甲基化程度较高;MSAP差异条带测序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DNA甲基化与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有关。5.本研究发现,环境选择后参试材料部分DNA甲基化较原材料未发生改变,能够遗传到下一代,且环境间的差异引起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变化,与引起DNA甲基化变化一致,说明DNA甲基化变化与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密切相关,可进一步从表观遗传方面来解释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