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在改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在于考察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内生性增长的情况出现时,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对于我国及时调整政策法规,应对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回顾了大量理论和实证文献基础之上,文章从定性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总体而言,亚洲各国/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直接投资来源地,欧美对华FDI在欧美对外直接投资中仅占微不足道的比重。但纵观引进外资的历程,亚洲投资比重相对下降,欧美的对华投资起伏不定,来自自由港的投资名次上升。
为了细分研究对象,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根据对外经济往来密切程度选用了22个国家/地区(除自由港)为对象,按投资动机以及地缘和经济文化因素的不同划分为成本导向型(垂直型)和市场导向型(水平型),从而更具体地讨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两类FDI的不同影响,即劳动力成本上升究竟对哪种类型的FDI的冲击更大。本文依据1992至2007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各国(地区)FDI金额的数据,采用了面板数据分析法,用虚拟变量代表投资国(地区)类型,判别了劳动力成本变动对两类投资国(地区)的影响幅度,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样本期间内,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垂直型外商投资的流入有负面的影响;而对于以开拓东道国市场为目的的水平型跨国公司,其资本流入量对劳动力成本的浮动并不十分敏感,或者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阻碍市场导向型国家FDI的流入作用要轻微得多。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并不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的FDI存量占GDP的比重、FDI流量占固定资本的比重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进一步引进FDI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众多怀着不同动机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FDI投资主体,为促进目标区域的快速发展,政府将不同实力的投资者区分开来,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发展战略,高效准确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这对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