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东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0.253万hm~2发展2012年最高峰的0.84万hm~2,具有栽培技术先进,单产水平高、市场效益好等特征,是南方冬作区冬种马铃薯种植最具代表性的产区之一。在国家确立马铃薯主粮化和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历史机遇下,认真研究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对提升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国外、国内和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了惠东冬种马铃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惠东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来呈小幅下降趋势,产量基本保持在30万t水平,近五年平均单产为35947.1 kg/hm~2。2016年惠东冬种马铃薯在遭遇极端寒潮天气情况实现平均单产31762.5 kg/hm~2,与全国各省相比,仅仅比排在首位的吉林省少2084.6kg/hm~2,惠东冬种马铃薯单产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高产水平,但是与世界马铃薯发达地区来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仅仅是世界单产最高水平美国的64.8%。(2)惠东冬种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快,实现了脱毒种薯良种化,鲜薯食用型‘费乌瑞它’系列、‘陇薯7号’品种占惠东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98%以上。(3)惠东冬种马铃薯耕作制度主要采用“稻-稻-薯”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由原来的“稻-稻-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转变为“稻-稻-薯”农膜覆盖的栽培技术模式。(4)惠东冬种马铃薯主要生产成本有种薯、农资和人工,平均种植成本高达52500元/hm~2,同时由于惠东马铃薯上市时间是北方马铃薯淡季,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市场销售价格平均在1.6~2.6元/kg,相对于北方主产区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比当前惠东水稻、甘薯和甜玉米三种作物种植效益,马铃薯效益明显高于三者作物,惠东马铃薯种植是有利可图,能有效农民增加收入。(5)惠东马铃薯处于马铃薯产业链的低价值区域,产业发展模式以生产种植-鲜薯销售为主,产品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程度低,县域内缺乏马铃薯加工产业基础。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从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惠东冬种马铃薯的比较优势。指出了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一是惠东脱毒种薯本地不能繁育,主要靠北方长途调运供应;同时栽培品种单一,鲜薯食用型‘费乌瑞它’系列品种占98%,其他专用薯品种缺乏;二是采用覆膜栽培技术耕作,马铃薯的黑痣病和疮痂病等土传病害较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严重,同时存在施有机肥种类较单一,存在磷肥过高、钾肥不足,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的现象;三是惠东马铃薯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在马铃薯育种、深加工方面基本空白,储藏设备简陋;四是市场波动大,容易受到北方马铃薯库存影响,市场品牌不够突出,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对农业扶持优惠政策,立足惠东县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促进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宏观方面:一是创新体制机制;二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微观方面:一是以集成技术推广为核心,全面地推进马铃薯产业科技进步;二是强化监督管理,严把种薯质量关;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树立惠东品牌信誉;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五是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规避机制;六是加快马铃薯市场体系建设,提高惠东马铃薯市场影响力;七是强化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抓好农民培训。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碱激发胶凝材料,当前的主流配方和制备方法为碱激发剂和固体硅酸盐粉末(常见且常用的有粉煤灰和矿渣)进行反应。其强度高、耐久性好、能耗低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其快凝,收缩大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到目前为止,碱激发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优良的工程性能而被认为是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的一种新型建筑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方法成熟,产业链完备,但是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