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巨型山链东部,夹持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地质矿产宝库,长期以来是地学研究的焦点地区。西藏东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地质构造及岩浆岩分布,传统的找矿方法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地质背景下难于实现找矿的全面突破。数十年来,人们总是基于传统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以求发现地表及浅地表的矿产。但是,随着矿产勘查的不断深入,矿产勘查工作者又面临着如何采用当今的先进技术,实现在藏东这种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发现新的矿床,并找到隐伏矿或未被人类发现的矿产的新任务。 为此,本文采用Landsat7的ETM+图像对藏东左贡—东达山—沙夷、芒康县盐井地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蚀变信息提取及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的校正叠加分析,以期实现对该地区区域找矿的突破。为此,论文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主成分分析和比值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解译提取测区的蚀变信息;通过最佳波段的选取以及方向滤波等光谱增强的分析技术解译出研究区的主要线性体。同时,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区域线性体的空间变动情况,并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叠加,确定矿产地与蚀变异常、线性体密度及线性体空间变动带之间的关系,进而圈定测区的重点工作区范围以及整个研究区域的找矿远景区。 通过ETM+图像蚀变信息的提取,认为东达山测区以跑老为中心的南北区域、那恩列西部1千米的地区以及沙龙牧场周围1千米的范围内均存在比较强的蚀变。其中以跑老周围地区的蚀变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盐井测区的蚀变主要集中在以澜沧江为中轴线,东西半径2km的范围;而沙夷测区蚀变矿化最好的地段位于测区的北部。这些地区均存在比较好的铁(Fe2+’、Fe3+)蚀变异常和含羟基(OH)蚀变异常,明显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异常相套合。同时,通过对东达山、盐井、左贡三个测区作线性体的提取和分析,发现在蚀变强的地区,其线性体发育,呈现出线—线交错、线—环相扣、环—环相接的影像特点,经过对线性体密度的确定,清晰显示出遥感蚀变异常恰好位于线性体的高密度区;此外,在线性体空间变动带的叠合分析中,发现蚀变异常与线性构造存在的相关性,暗示蚀变异常的基本走向和变化过程与构造变动有关。 最后,通过对三个测区的遥感综合信息的提取试验,结合澜沧江成矿带的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区域成矿特点,利用热红外波段增强处理和比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藏东左贡—东达山—沙夷、芒康县盐井地区圈定出三个找矿远景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