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媒介领域,大众媒介对体育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媒介再现的体育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体育大国,我国运动员一直是媒介关注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的媒介形象经历了从“榜样”到“偶像”的转变。由于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存在许久,媒介体育新闻中存在着性别失衡现象,媒介塑造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多与本身形象之间存在偏差。《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对体育事业的报道尤其是对女性运动员的塑造,一方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关注以及对女性运动员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媒介体育传播中,以一种新的话语实践在体育、政治、国家间的复杂关系中成为其他大众媒体的导向,为女运动员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及其对女性文化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推广,带有浓郁的官方视角和既定的关注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论是对我国的体育事业还是体育传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8年之后,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体育赛事成为体育传播人气最高的类型,这无疑对传统媒体的体育传播造成一定冲击。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5年八年间关于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文字报道为考察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话语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报道数量、报道立场、报道内容等诸多传播要素,通过纵向的对比研究考察《人民日报》这八年间对中国女运动员形象的再现特点、再现方式以及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人民日报》中国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再现、传播框架构建策略,为优化《人民日报》中国女性运动员形象再现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对其他媒体“中国女性运动员形象”媒介再现、框架传播提供较为可行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