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感染性急性肾损伤(septic acute kidney injury,Septic AKI)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研究表明,在ICU中SepticAKI患者的死亡率超过50%,其中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患者死亡率高达80%。虽然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技术治疗Septic AKI在学术上已形成共识,但对于CRRT治疗时机的选择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综合RIFLE和AKIN标准制订了新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诊断及分期标准。目前以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分期标准作为CRRT治疗时机,评估CRRT治疗SepticAKI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以2012KDIGO分期作为CRRT的治疗时机,以探讨Septic AKI患者应用CRRT的最佳时机,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病例收集为2009年3月~2012年12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资料完整的分期达到2012KDIGO2期及以上的Septic AKI患者共118例,其中2期患者57例,3期患者61例。2期患者中行CRRT治疗的为27例,设为2期CRRT组,予以常规治疗的30例,设为2期对照组。3期患者中,自确诊为3期至启动CRRT治疗间隔时间<48小时的患者为30例,设为3期早期CRRT组,自确诊为3期至启动CRRT治疗间隔时间>48小时的患者为31例,设为3期晚期CRRT组。收集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诊断、感染部位、既往病史及健康状况、CRRT治疗模式、治疗剂量、滤器种类等。治疗前及48小时的肾毒素指标:血清肌值酐、血尿素氮、血清钾离子;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反映组织灌注指标:氧合指数、血乳酸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评估患者主要预后的指标为4组患者28天及90天的病死率及生存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依赖率。结果:在四组患者的感染部位构成中,呼吸道感染和胆道感染据前两位。肾脏毒素指标变化:经过48小时的治疗,3个CRRT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值、血尿素氮及血清钾离子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3期早期CRRT组与晚期CRRT组相比,肾脏毒素指标下降明显(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患者治疗48小时后平均动脉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2期对照组、2期CRRT组及3期早期CRRT组提升较为明显(P<0.05)。3期早期CRRT组与晚期CRRT组相比,平均动脉压提升明显(P<0.05)。组织器官灌注指标:四组患者治疗48小时后氧合指数及血清乳酸值均分别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2期对照组、2期CRRT组及3期早期CRRT组的患者好转明显(P<0.05)。3期早期CRRT组与晚期CRRT组相比,好转明显(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经过48小时的治疗,2期CRRT组、2期对照组及3期早期CRRT组患者的APACHEⅡ、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2期CRRT组与2期对照组相比,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期早期CRRT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3期晚期CRRT组患者(P<0.05)。对于预后,28天病死率,2期对照组的病死率略高于2期CRRT组,无统计学差异;3期晚期CRRT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3期早期CRRT组(P=0.030<0.05)。90天病死率,2期对照组的病死率略高于CRRT组,无统计学差异;3期晚期CRRT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3期早期CRRT组(P=0.029<0.05)。生存患者肾脏替代治疗依赖率:四组生存患者28天及90天肾脏替代治疗依赖率比较:2期CRRT组与2期对照组差别不大,3期晚期CRRT组高于3期早期CRRT组。结论:CRRT是治疗Septic AKI的有效措施。关于Septic AKI患者进行CRRT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对于Septic AKI2期患者,CRRT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对于Septic AKI3期患者,需尽早(<48小时)予以CRRT治疗,方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