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野生种与欧亚栽培种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学及系统进化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霜霉病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抗病葡萄的规模化种植及杀菌剂抗性群体的不断出现,霜霉病菌群体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研究前期发现不同寄主来源的霜霉病菌存在明显致病力差异,尤其是野生种群山葡萄来源的菌株,推测其在与山葡萄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新种或专化型,但采用传统的分子标记并不能明确揭示我国霜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因此,我们拟对采自我国东亚野生种群山葡萄、刺葡萄以及主栽欧亚种之一红地球上的霜霉病菌开展致病力分化及群体基因组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葡萄野生种与欧亚栽培种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分化和孢子囊形态差异通过不同寄主来源葡萄霜霉病菌的交叉接种实验,发现不同寄主来源的霜霉病菌群体存在明显致病力差异(P<0.05),其中红地球,刺葡萄来源菌株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山葡萄来源的菌株。不同寄主来源霜霉病菌的孢子囊大小测量结果表明,山葡萄来源菌株的孢子囊明显小于其他寄主(P<0.05)。表明不同葡萄种的霜霉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形态的分化;2.不同葡萄种霜霉病菌的基因组重测序及SNP位点的检测通过95株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的变异分析,共得到了 1,314,125个高质量的SNP变异位点,覆盖了 60.6%的scaffolds和88.4%的基因。通过注释发现8.74%的SNPs位于编码区,并且在编码区内44.06%的SNPs发生了非同义突变(Non-synonymous),其中包含很多导致基因编码蛋白起始密码子丢失、基因编码蛋白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突变延长编码蛋白序列等显著影响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突变,表明点突变是葡萄霜霉病菌基因组进化的重要驱动力;3.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通过全基因组SNPs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采自不同寄主来源的葡萄霜霉病菌分成3大类群,其中大部分采自同一寄主的病原菌聚合在一起,表明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寄主专化性;4.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寄主分化相关基因的筛选通过对不同寄主来源霜霉病菌群体基因组进行比较之后,发现127个基因在病原菌与不同寄主的互作过程中经历了高强度的选择(群体间的分化系数Fst分布在0.28~0.44),其中包含16个效应子及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代谢、跨膜转运、细胞壁降解等。另外,通过分析基因在不同群体内存在或缺失的多态性,筛选到了 146个(包含8个分泌蛋白编码基因)与RNA加工、甲基化、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特异性的存在于山葡萄来源的病原菌群体内。这些经过强烈选择或者特异性存在的基因,可能与病原菌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应性进化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我国不同葡萄种上病原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在相应寄主上的适应性进化趋势,为进一步揭示霜霉病菌与寄主的互作机制,病害预警及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应激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经历,是机体对外部及内部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是长期持续性的应激,或短暂而强烈的应激会对个体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焦虑、
耐药细菌(antibiotic-resistance bacteria,ARB)的出现、繁殖、传播已经对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一般来说,ARB的出现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临床中
目的探讨治疗前CT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放化疗疗效和局部无复发生存(Lo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LPFS)时间的可行
碳化硅(SiC)陶瓷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抗腐蚀、抗中子辐照以及低中子吸收截面等优异的性能,但是其高脆性、低韧性导致加工性能较差。通过引入连接技术,实现了各种
抗性为功能隐性遗传时,杂合子个体能够被高剂量表达Bt杀虫蛋白的转Bt作物毒杀,“高剂量/庇护所”策略能更有效发挥作用。另外,Bt抗性个体在庇护所区域的适合度是影响抗性发展
人体组织电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电特性测量技术中,磁共振人体组织电特性断层成像(electric properties tomography,EPT)因其无创性、高分辨率、无需注
研究背景和目的宫腔粘连(IUA)是创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纤维化。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及细胞外基质纤维蛋白原的聚集。宫腔粘连是世界难题,中重度IUA严重着影响患者的
设计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现代设计以知识为基础,由于各种学习成长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内部设计知识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设计师不得不寻求外部
现代集约化奶牛场普遍采取产后母子立刻分离的饲养方式,这使得新生犊牛缺失了来自母牛的产后护理,比如舔舐、辅助站立和获得自然吮吸等。早期母子分离会对母牛和犊牛产生负面
表面涂层是提高材料防腐、减摩、耐磨性能的重要技术。单一成分或单一功能的涂层很难满足构建复杂工况下的性能需求。利用复合涂层中材料的多元性及结构上的多重性是使其与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