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衍生品占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部分,我国2005年起也逐渐推出了一些银行间利率衍生品,3年多来发展迅速。研究利率衍生品的定价是金融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利率具有复杂的随机行为,均值回复且不可直接交易,这意味着利率衍生品的定价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种类的衍生产品。利率衍生品定价的基本方法有数值法和偏微分方程法两种,数值法分为树图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和差分法三种。偏微分方程法根据标的资产和衍生品各自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偏微分方程,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求解,当然很多偏微分方程求解析解有相当的难度,可以求助于数值方法。传统的利率衍生品定价是基于BLACK-SCHOLES公式,但是这个公式把利率和资产价格波动率设为常数,不符合利率的运动特征。由此发展出了一系列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和波动率模型。目前有众多类型的期限结构模型来解释利率的动态过程,大体上分为均衡模型和无套利定价模型两类。均衡模型中,初始期限结构是模型的一个输入,在无套利模型中,它是模型的一个输出。期限结构模型是从特定的经济条件假设下的均衡的动态结果,但因为其参数是用历史数据估计得出的,可能与实际中的真实期限结构不匹配;无套利模型的优点是能精确地与现实期限结构相符合。这两大类模型中的单因素模型容易分析以及使用方便,但其缺陷是很难拟合观测到的收益曲线以及利率波动。多因素模型能够较好的弥补单因素模型的缺陷,但通常很难求解。各模型均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模型。波动率是B-S公式中唯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变量,一般通过历史波动率或隐含波动率求取。针对B-S公式波动率为常数的不足,有两个办法改善:一是开发更复杂的模型比如随机波动率模型,二是交易人员在B-S公式上开发出来的一些校正波动率的技巧,利用波动率与执行价格和有效期限的关系进行校正。本文介绍了我国几种已有的利率衍生品的定价公式,包括可转换债券、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债券。分析了我国这几种利率衍生品的市场发展情况,指出了它们在市场交易中都存在价格失准的现象。针对基准利率在利率衍生品定价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比较了我国的几种主要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国债现货和国债回购利率、Shibor利率是否符合基准利率的要求。最后总结了我国利率衍生品定价存在基准利率建设有缺陷、交易主体同质性强、信用体系缺失、市场机制存在弊端等市场方面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