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群体区分对个体恶意创造力和善意创造力的影响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的社会性动物,群体内和群体间的互动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在明确了自己的所属群体后,人们倾向于对同一群体的成员表现出较多的合作、帮助等亲社会行为,而与其他群体的成员之间则存在冲突和竞争。已有研究发现合作和竞争冲突能够影响个体的善意创造力和恶意创造力。但是群体区分能否影响个体的善意创造力和恶意创造力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在个体区分了内群体和外群体之后,个体面对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时表现出的善意创造力和恶意创造力的差异。实验1选取60名大学生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引导被试与内群体成员谈判或与外群体成员谈判,考察被试在谈判中产生的善意、恶意和中性策略的流畅性和新颖性。结果发现,和与外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相比,与内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产生了更多、更新颖的善意策略以及更少、更普通的恶意策略。并且,与内群体成员谈判时,被试产生的善意策略和中性策略的流畅性和新颖性显著高于恶意策略;而与外群体成员谈判时,被试产生的三种策略的流畅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恶意策略新颖性显著高于善意策略的新颖性。实验2选取34名大学生被试,随机分成内、外群体概念启动组后,引导被试进行谈判任务,探讨被试在谈判任务中产生的三种策略的流畅性和新颖性。结果发现启动了内群体概念的被试比启动了外群体概念的被试产生了更多、更新颖的善意策略以及更少、更普通的恶意策略。此外,启动了内群体概念后,被试产生的善意策略流畅性和新颖性显著高于恶意策略,中性策略流畅性也显著高于恶意策略。而启动了外群体概念后,只有被试产生的中性策略的流畅性高于恶意策略。实验3选取了125名大学生被试,重点探讨共同群体身份建立后,被试在与内、外群体成员谈判时三种策略的流畅性和新颖性。共同群体身份的建立是通过对小组重新划分,将不同小组的成员组成一个新的小组,被试以前的内群体成员因为被分到其他组而变成了外群体成员(旧内群体成员),而以前的外群体成员成为了新的内群体成员。不建立共同群体身份的条件则是被试分好小组后就固定下来了,小组成员不会发生变动。结果发现,在不建立共同群体身份的条件中,与内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比与外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产生了更多、更新颖的善意策略和更少、更普通的恶意策略。在建立共同群体身份条件中,与新内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产生的三种策略和与外群体成员(旧内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没有差异。在与外群体成员谈判时,不建立共同群体身份条件中的被试比建立共同群体身份条件中的被试产生了更多、更新颖的恶意策略和更少的善意策略。在与内群体成员谈判时,不建立共同群体身份条件中的被试比建立共同群体身份条件中的被试产生了更加新颖的善意策略。此外,在不建立共同群体身份条件中,与内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产生的善意策略的流畅性和新颖性以及中性策略流畅性均多于恶意策略;与外群体成员谈判的被试产生的中性策略多于恶意策略且恶意策略的新颖性高于善意策略。在建立共同群体身份条件中,无论进行何种谈判,被试产生的善意和中性策略均多于恶意策略。实验4选取99名大学生,随机对次要身份(相同vs.不相同)和主要身份(相同vs.不相同)进行启动后,引导被试进行谈判任务,探讨被试在谈判任务中产生的三种策略的流畅性和新颖性。主要身份和次要身份划分的依据是主要身份相同时被试的内群体感更强;而次要身份相同时被试的内群体感也较强,但稍弱于主要身份相同时。实验中的共同群体身份是指被试启动的两种身份中至少有一种身份和谈判对象相同。结果发现,次要身份与谈判对象相同的被试产生的善意策略显著多于次要身份与谈判对象不同的被试。并且主要身份与谈判对象相同的被试产生的善意策略也显著多于主要身份与谈判对象不同的被试。此外,相比于和谈判对象的两种身份都相同或有一种身份相同,当被试与谈判对象的两种身份都不同时,被试在谈判中产生的恶意策略最新颖、善意策略更普通。综上,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发现,人们面对内群体成员或启动了内群体概念后会表现出较强的善意创造力,面对外群体成员或启动了外群体概念后则表现出较强的恶意创造力;并且,共同群体身份的建立和共同群体身份的启动都能够有效的降低个体的恶意创造力。
其他文献
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是德意志哲学家,被誉为“人文科学领域之中的牛顿”。本文以狄尔泰的诗人论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其生命美学与诗人理论的关联,分析诗人作为精神典范的身份表征、精神类别、主要职责,探讨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构关联体、基础与产物,最后对其诗人论进行拓展延伸。其一,以生命为核心范畴的狄尔泰生命美学为其诗人理论提供了支撑。他从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出发重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如何做到由诗入乐,诗乐合壁,一直是声乐演唱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谱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从四部分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并对《幽兰操》进行整体概述和诗词解析;其次对歌曲《幽兰操》的作品进行分析,该作品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交替使用民族七声雅乐和民族七声清乐调式,偏音变徵音的运用凸显出浓郁的民族风韵;钢琴伴奏与人声二者交呼相应,钢琴伴奏运用音乐材
立足风险的环境管理是我国未来环境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HAPs)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需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并从源头上加以管控.针对我国当前缺乏HAPs排放源的快速筛查方法,利用监测数据和空气扩散模型,建立基于人体致癌/非致癌风险水平(R/H)、与风险源距离(D)和危害区域敏感程度(E)的三因素(R/H-D-E)风险分级矩阵,实现HAPs排放源的快速筛查,并将本方法应用于大型面
黄蓓佳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获奖无数,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选取黄蓓佳四部极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亲亲我的妈妈》《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我要做好孩子》,建立黄蓓佳儿童小说作品小型语料库,总字符数约55万,总词次321761,共有18900个词种。以此为材料,挖掘黄蓓佳儿童小说的词汇特点,以期为儿童文学词汇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体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黄蓓佳儿童小说词汇
本文以傅抱石山水画变革的具体表现为线索,探究他思想转变下山水画变革的现代意义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和启示。20世纪的中国处于大动荡时期,政治制度发生改变,文化上更加的开放,艺术作为文化的小分支,应该也要找到适合中国画继续发展的一条出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提议创新的画家,傅抱石也在其中,他力求变革,冲破传统的桎梏,创造出不同于前人的笔法和意境,在中国画方面探索出了新的思路,创造出了新的笔法变
近代义务教育的实施体系及其基本内容,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集中于宏观或中高等教育的整体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基础教育在某一时期的地方性研究。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教育亦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转变。传统教育系统的崩溃,给予新式教育成长的契机。而近代河北(直隶)极为特殊,其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地近京都,观瞻所系,新式教育的实施范围及程度于全国各省份中名列前茅
目的:研究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处方点评的应用。方法:随机在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一般组和分析组,一般组不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分析组实施中药处方点评,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中成药药方合理使用率比较发现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一般组,
在傳統語言研究史上,郭璞是一位重要的學者。他對詞源的探索主要集中在《爾雅注》和《方言注》這兩部著作中。他繼承了鄭玄“就其原文字之聲類,考訓詁,捃祕逸”的訓詁原則和劉熙“名之於實,各有義類”的觀念,多處使用聲訓的方法來探求事物的命名理據。《爾雅注》和《方言注》中探求詞源的材料共有235條,其中使用聲訓探源的條目共有118條,約佔探源材料總數的50.2%。除了運用聲訓的方法,郭璞還通過直接陳述事物性狀
歧义句理解涉及个体对字词的语音、语义,句子的语法、句法等多种表征的加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首先需要对歧义句产生多重表征,然后对多重表征进行灵活的加工,根据不同情境抑制无关意义,选择适当意义进行理解,这与个体的执行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以3-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学生歧义句理解发展特点以及执行功能与歧义句理解的关系。本研究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问卷研究,研究对象为4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大儒,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就包涵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遗产。作为有汉一代伟大的思想家,董仲舒秉承了先秦儒家淑世济民的思想传统,以及努力与政治家合作的传统,与汉武帝这样的政治家合作,把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治国理政的指导理念,并借助行政管理系统这一媒介,把儒家的政治思想应用到现实中去,从而不仅在当时变成了治国安邦的实践方略,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董仲舒三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