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的建筑能耗总量占能源总消费量比例的逐年上升,可持续发展节能建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皖南民居中一些因地制宜的传统做法,恰是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低技术和适宜技术的体现。因此,皖南传统民居的研究,对解决当今民居的能源耗费以及室内热环境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皖南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归纳分析了传统民居中在建筑选址布局、单体设计、围护结构以及保温隔热等方面的优秀传统被动式节能技术,较全面的了解了当地民居现状及围护结构存在的节能问题;并对当地传统民居以及新民居室内温度进行现场实测,结果显示:传统民居夏季室内日平均温度较新民居低1~2℃,冬季室内温度较新民居更加稳定,表明传统民居比新民居舒适度高,但这两类民居建筑的冬季室内热环境均有待改善。为了进一步掌握围护结构对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本文对民居的围护结构中墙体和屋顶进行了热工性能计算,并针对特殊的空斗墙,运用了合理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传统民居空斗墙热工性能优于实砌墙;影响墙体热工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其砌筑方式、材料以及构造做法;空斗墙体热阻值随空腔填充材料的导热系数减小而增大;传统屋面中设置有望板的双坡屋面热工性能最优,夏季屋面室内外侧温差可达到9.2℃。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围护结构优化设计。为使研究更深入合理,具有科学性和直观性,本文选取当地一栋典型新民居为实例,利用清华大学DEST-h能耗模拟软件,基于上述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对提出的八种不同围护结构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案的冬夏季设计日自然室温、能耗以及节能率。研究证明:通风性能良好的坡屋顶更适宜皖南地区,当中间层填充泡沫混凝土等材料时,空斗墙热工性能将大幅度提高,当中间填充物选用稻壳时,较实砌墙可节能10%。综上所述,皖南传统民居的节能技术将是我国节能技术典范,该地区的空斗墙砌筑、双坡屋面的做法及填充稻壳的空斗墙均具有推广利用的工程应用价值,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