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颗粒对哮喘大鼠LTB4、LTC4及5-LO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白三烯B4(LTB4)、白三烯C4(LTC4)、5-脂氧合酶(5-LO)含量的变化,探讨六味地黄颗粒及辅助糖皮质激素对参与哮喘慢性气道炎症过程中相关炎性介质的影响。从而为研究六味地黄颗粒在治疗哮喘过程中的抗炎机制及其作用靶位提供依据,并为临床应用六味地黄颗粒防治哮喘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SPF级SD大鼠160只,按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8组,每组20只,即六味地黄颗粒组、六味地黄颗粒+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六味地黄颗粒+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组、哮喘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均以卵蛋白(OVA)辅以氢氧化铝凝胶为佐剂注射致敏,2周后雾吸2%OVA激发哮喘,建立哮喘模型,从实验第8天开始,各组分别用药干预,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吸入代替,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各组除施加以上药物因素处理外其日常饲养方法均相同。可以自由进食常规饲料和水。造模时间共28d。观察指标:(1)观察各组大鼠造模过程中的行为学变化。(2)取材后,高倍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及支气管的病理学改变。(3)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LTB4、LTC4的浓度。(4)对大鼠肺组织中5-LO含量进行免疫组化评估。  结果(1)各组大鼠造模过程中表现及行为学评价:观察发现哮喘模型组(F组)大鼠进行激发前(第14天)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明显的头部瘙痒、烦躁),激发一周后(第21天)逐渐出现喷嚏、前肢缩抬、呼吸加快或安静少动,激发到两周后(第28天)大鼠出现节律性收腹样喘促,甚至喘促至死。六味地黄颗粒组及其他干预组与哮喘模型组比较,过敏反应轻微,稍有呼吸改变,未见明显喘促。但是六味地黄颗粒+地塞米松组及地塞米松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大鼠体重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大鼠正常成长,未见异常表现;(2)哮喘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HE染色可见支气管上皮细胞肿胀、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管腔狭窄,支气管壁及管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六味地黄颗粒治疗组病理学改变轻微,生理盐水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脱落,肺组织炎症细胞明显。空白对照组大鼠的支气管肺组织切片未见明显改变;(3)各组大鼠肺组织中LTB4、LTC4含量的情况:六味地黄颗粒组、六味地黄颗粒+地塞米松组、六味地黄颗粒+布地奈德组大鼠肺组织中LTB4、LTC4含量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大鼠肺组织中5-LO含量的情况各用药组肺组织中5-LO含量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六味地黄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LTB4、LTC4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肺组织中5-LO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提示在哮喘治疗中六味地黄颗粒可能通过免疫作用抑制肺组织LTB4、LTC4的分泌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研究自体髂胫束移植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手术重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入A、B两个治疗组,A组为选择自体髂胫束移
目的: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给予清胰解毒汤灌胃治疗,检测血中胃动素、淀粉酶含量,藉以评价清胰解毒汤对胃动素的作用,探讨其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
目的:1.调查南宁市中学生颈椎健康现状;2.探讨中学生颈肩痛相关影响因素,并为临床诊疗和区域健康提供依据;3.研究中学生颈肩痛者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