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利用血插管技术,通过对低精料玉米秸秆(CS组)日粮模式的奶牛阴外动脉分别灌注氨基酸和脂肪酸,研究其对泌乳性能、动脉血中氨基酸的浓度以及乳腺对氨基酸摄取规律的影响,探讨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粗饲料的日粮模式其产奶量、乳蛋白产量低下的原因是否与阴外动脉血中外源供给的乳蛋白前体物浓度的差异有关,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利用秸秆粗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8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泌乳期(99±11 d)、产奶量(20.17±1.28 kg/d)、经产的荷斯坦奶牛分成两组,每组4头。试验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在两种不同粗饲料模式(低精料玉米秸秆日粮模式CS,混合粗饲料日粮模式MF)下,CS组分别灌注载体(C)、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MF组只灌注C。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预饲期14天,灌注期9天。第二阶段CS组试验动物与MF组互换,处理方法同第一阶段。每个灌注期的后两天采集乳样和血样,分析研究氨基酸和脂肪酸灌注对乳腺内氨基酸摄取规律的影响。试验分为三个部分:试验一主要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和脂肪酸对奶牛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试验二主要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和脂肪酸对奶牛尾动脉氨基酸浓度及比例的影响。试验三主要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和脂肪酸对奶牛乳腺氨基酸摄取效率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1)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可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和乳中的总氨基酸(TAA),支链氨基酸(BCAA)、限制性氨基酸(L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 AA)含量;在产奶量、标准乳产量和乳蛋白产量方面可以减小与MF组的差距,但仍然显著或趋于显著地低于MF组。(2)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脂肪酸,可以提高乳蛋白率和乳蛋白合成效率,但对乳中氨基酸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在产奶量、标准乳产量和乳蛋白产量方面可以减小与MF组的差距,但仍然显著或趋于显著地低于MF组。(3)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可以显著提高尾动脉血浆中TAA、EAA、 NEAA、BCAA以及Asp、Ser、Ala、Leu、Lys、His、Glu和Ile等FAA的浓度。可显著或趋于显著地提高血流量和氨基酸的日供给量,但显著降低了乳腺对氨基酸的摄取效率。(4)CS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脂肪酸可显著或趋于显著地降低尾动脉血浆中TAA、EAA、LAA的含量;乳腺血流量和日供给量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各AA动静脉浓度差有下降的趋势,且EAA和LAA显著降低,但对乳腺氨基酸的摄取效率和摄取量影响较小。(5)CS组奶牛阴外动脉血中氨基酸的浓度低下、氨基酸的日供给量不足和氨基酸动静脉浓度差较高可能是导致产奶量和乳蛋白产量低于MF组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