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问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悖论。这种现实的严重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期望从理论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因此,从生态哲学角度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新的研究,发掘其当代价值,有着深远的意义。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专门的论述,但他们的哲学思想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因此本文从马克思著作的主要文本入手,梳理其生态思想的发展轨迹,阐明其生态思想的特点,在理论层面上有助于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使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内在价值和当代意义凸现出来;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提供哲学依据。把马克思博大精深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运用到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把马克思一贯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主张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思维原则出发,梳理分析马克思不同时期、不同著作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寻找出路。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从哲学的视角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归纳为“原始统一—对立异化—在更高的基础上统一”三个阶段,并详细阐述了以上三个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特点与变化。第二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不同时期著作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深刻剖析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本质特征、理论意义和主要特点。第三部分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理论指导,在这部分,笔者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只有摈弃片面发展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