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毒性脑炎标本的博尔纳病病毒核酸检测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V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探讨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与BDV感染的关系及BDV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1、根据BDV p2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以阳性质粒做阳性模板,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和样品检测,建立检测BDV的FQ-nRT-PCR方法。 2、用已建立的FQ-nRT-PCR方法检测52份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脑炎患者和30例健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DV p24基因片段。同时用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照,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和总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52例病毒性脑炎PBMCs标本BDV p24基因片段FQ-nRT-PCR检出率13.46%(7/52,拷贝数>102kb/μl。对照组30例正常体检者均为阴性(0%,0/30),经比较两者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BMCs所含目的基因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与BDV标准病毒株V和马源的BDV病毒株H1766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5.35%和98.84%。在4个位点出现基因突变(nt1649 T→C,nt1656 G→A,nt1670 C→T,nt1676C→T)。该目的基因片段与马源的BDV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BDV p24阳性脑炎患者主要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 结论:贵州省遵义市部分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BDV感染有关,主要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颅后窝及颞骨岩部附近的重要结构,观察它们的形态,测量岩上静脉及附近的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对沿着岩骨嵴的岩上静脉及与之相关的Meckel腔(MC)、内耳道(IAM)进
目的: 1.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及其表面激活性受体(NKG2D、NKp46)及抑制性受体(NKG2A、KIR2DL1)表达水平。 2.研究NK细胞及其表面激活性和抑制性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型(NMDAR-2B)表达的调节作用,进一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TLR)2和4在麻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方法:选择20例结核样型麻风(TT)、20例瘤型麻风(LL)及20例正常人皮肤的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TLR2和TLR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