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大鼠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 acid,EAA)和抑制性氨基酸(inhibitory amino acid,IAA)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PHC组)、远程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远程缺血预处理组(Uni组)。Sham组和I/R组大鼠在缺血前30min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ml);PHC预处理组大鼠在缺血前30min肌肉注射PHC(0.01mg·kg-1);RIPC组大鼠在缺血前30min夹闭胃左动脉造成远程缺血预处理;Uni组大鼠在缺血前30min同时给予PHC肌肉注射和远程缺血预处理。分别于脑I/R后1d、3d和7d采用开阔法、平衡木法、攀绳肌力试验测定行为学指标,于脑I/R后3d观察海马CA1区的组织学变化,于脑I/R后2h、12h、1d、3d和7d取材测定海马氨基酸递质浓度。
结果:
1.大鼠脑I/R后出现行为学异常,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减少,平衡木和攀绳试验积分下降,悬挂时间缩短;PHC预处理组、RIPC组和Uni组行为学各项指标较脑I/R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ni组各项行为学指标优于PHC预处理组和RIPC组、PHC预处理组又好于R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比较显示:第7d的行为学指标优于第3d和第1d,第3d的又优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HE染色显示大鼠脑I/R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失去正常结构,可见明显空泡样变,存活锥体细胞数量减少。PHC预处理、RIPC或两种方法联用可以减轻锥体细胞损伤程度,未见明显空泡样变性,增加存活锥体细胞量,其中Uni组存活锥体细胞量多于PHC预处理组和RIPC组,PHC预处理组又多于R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大鼠脑FR后海马组织EAA和IAA浓度均显著升高,PHC预处理、RIPC或两种方法联用均能使大鼠脑I/R损伤后EAA浓度降低(P<0.01),IAA浓度升高(P<0.01)。两种方法联用抑制EAA浓度,增加IAA浓度效果最优,PHC预处理次之,RIPC再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PHC预处理、RIPC或两种方法联用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PHC预处理、RIPC或两种方法联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R,后EAA的释放,增加IAA的释放。
3.两种预处理方法联用对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要优于PHC预处理或RI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