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工厂流动人口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流动人口较为密集的宝安区工厂进行问卷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用面对面匿名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流动人口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待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和信念、艾滋病相关性行为、艾滋病知识获得的来源及需求。采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调查的496名流动人口,符合一般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年轻化、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偏低的特征。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6.3%,回答正确率最高的知识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正确率为91.7%,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正确率仅为22.8%,对于艾滋病能否治愈,28.8%的人表示不清楚。从总体来看,人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较为了解,正确率均在75.0%以上,而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则不甚了解。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户口、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年限、本市居住时间及月收入均对艾滋病知晓率有影响(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性别、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年限和月收入是影响工人艾滋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文化程度越高、外出打工年限越长、月收入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44.6%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同情和帮助,有51.4%的人愿意在无危害的前提下与艾滋病人正常交往,但只有22.8%的人会去给予帮助,如果感染了艾滋病,66.3%的人会防止传染给别人,85.9%的人愿意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对艾滋病知识知晓与否与艾滋病相关态度和信念做卡方检验发现,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会促进人们对艾滋病正向态度和信念的形成。7.3%的人赞同除配偶之外的性行为,75.4%的人持反对态度,17.3%的人则认为无所谓;对同性性行为,5.0%的人持赞同态度,72.8%的人反对,另有22.2%的人认为无所谓。有35.5%的人有婚外性行为,仅21.0%的人在发生婚外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有4.2%的人有同性性行为,只有12.4%的人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他们获得安全套的途径依次为:超市、药店、计划生育部门、商店和自动售货机。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使用安全套感觉不舒服、已采用其它避孕方式和用不用无所谓。经卡方检验得出,对待非婚性行为的态度与有无高危性行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文化程度越低,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可能越大。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宣传栏和互联网,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互联网;希望了解的艾滋病知识是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75.0%的人认为自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是掌握不够全面,知晓率偏低,以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人或患者仍存在很大程度的歧视,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开放,流动人口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而安全套使用率较低,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目前人们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仍是广播、电视,希望了解的艾滋病知识主要是有关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而对国家政策、自愿咨询和检测知识等知识需求较低。有75.0%的人认为自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这对开展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利的。性别、文化程度、外出打工年、月收入,是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知识宣传中,要针对人群的不同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同时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广安全套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