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深化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法治道路迈上新一轮台阶。而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行,势必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身法律素质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民这个群体的代表,势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这种大形势下,如何更有效率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群体的法律素质就显得意义重大。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可以发现,检索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会显示2014年共97篇,2013年43篇,2012年14篇,2011年1篇,可喜的是新型职业农民越来越得到关注,但与其他团体相比仍是研究数量偏少;而当搜索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法律素质”时显示的居然是0.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研究者在研究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群体时,更加关注的是其怎样使其更具农业知识,而忽略了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员,其法律素质的提高仍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使得更多的学者关注新兴职业农民这个群体,关注其法律素质的提高,深入的探讨此群体法律素质提高的途径,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打下基础。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阐述了研究该问题对于促进中国法治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另外进一步通过提出当下存在的问题引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不同的理论观点。最后还说明了本文坚持了以文献归纳与调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技术路线。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并分别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为视角,对新型职业农民法律素质的发展维度展开说明,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以及法律素质的内涵进行延伸与扩充文章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新型职业农民法律素质的现状调查,把调查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全方位分析,以便为接下来的原因分析提供依据,如:受教育程度对法律素质的影响,年龄层次的不同对比法律素质的差异,法律运用能力在不同情形下的差别,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在遭遇侵权时的救济能力。文章第四部分依据上述数据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原因分析,提出法治环境层面、制度与社会认知层面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自身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展开说明,全面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法律素质低下的原因。文章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当下的问题提出对策,主张从立法层面设计、法律意识水平建设、新型职业农民自身以及社会团体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最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法律素质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