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鹇(Lohpura nycthemera),林栖物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现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因体型较大,羽毛美丽,长期遭受乱捕滥猎的威胁,加之生境的严重破坏,数量逐渐减少,急需对其开展保护研究工作。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对白鹇的生境选择季节变化和冬季集群行为与日间活动节律展开了研究。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样线、样方调查及冬季红外相机监测,并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四季生境选择特点春季,在地形方面偏好<15。和31。-45。两个坡度区间;坡位随机选择;在坡向上偏好阳坡;在人为干扰方面,偏向干扰小的生境;在植被类型方面偏好竹林;植被结构方面,受草本植被结构影响较大;在食物资源方面选择食物丰富的生境。春季白鹇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ic(P)=-1.862-19.222×草本平均高度+2.998×落果丰富度+0.297×无脊椎动物丰度,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88.5%。春季生境选择结果主要受食物来源、繁殖期生境需求、充沛的降水影响。夏季,在地形方面偏好31°-450和15°-30°两个坡度区间;坡位随机选择;在坡向上不偏好阴坡;在人为干扰上的耐受性较春季强,但还是偏向干扰小的生境;在植被类型上不偏好竹阔混交林,其他类型随机选择;植被结构方面,受乔木层结构和灌木层结构影响较大;在食物资源方面选择食物相对丰富的生境。夏季白鹇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ic(P)=-15.688+0.059×乔木层郁闭度+0.320×无脊椎动物丰度+6.112×可取食植物丰度,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2.5%。夏季呈现这种生境选择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育雏期生境需求和食物来源。秋季,在地形方面偏好15°~30°和31°~45°两个坡度区段;坡位随机选择;在坡向上偏好半阴半阳坡;在人为干扰耐受上强于春夏;在植被类型上偏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和竹阔混交林;植被结构方面受乔木和灌木层结构影响大;在食物资源方面同样选取食物资源较丰富的生境。秋季白鹇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ic(P)=-12.059+3.033×落果丰富度+0.491×无脊椎动物丰度,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3.8%。秋季生境选择结果主要受食物来源和隐蔽性影响。冬季,在地形方面偏好<15。的生境,坡位上偏好下坡位;坡向上不偏好阳坡,其余随机选择;在人为干扰耐受上是四季中最强的;在植被类型上偏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在植被结构上受灌木层结构影响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乔木层郁闭度影响;在食物资源上选取落果和可食植物较多的生境。区分白鹇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的判别函数方程为:F冬季=1.243×落果丰富度+0.980×可取食植物丰度+0.885×海拔+0.731×裸地面积+0.481×灌木盖度,正确判别率为100%。冬季生境选择结果主要受上层植被隐蔽性和食物可获得性影响。2生境选择季节性变化四季变化上,地形方面冬春季倾向较平坦的生境,坡位方面仅冬季偏好下坡位,其他季节随机选择;坡向上季节性差异明显,主要与温度和坡向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有关;在人为干扰耐受上随春夏秋冬四季渐变逐渐增强;在植被类型上除春季偏好竹林外其余季节主要选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植被结构上,除春季受草本层结构影响较大外,其余季节主要受乔木层和灌木层结构影响;在食物资源上除冬季无脊椎动物丰度本身较低外,始终选择食物相对丰富的生境;四季都几乎不受水源影响。判别白鹇各季节生境的因子依次为乔木数量、乔木平均高度、乔木层郁闭度、灌木种数、无脊椎动物丰度、可取食植物丰度6个因子;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白鹇春夏秋冬4季生境的正确判别率达77.39%。白鹇对各季节生境因子的不同选择主要是权衡了食物与安全两大因素的结果。3冬季白鹇基本活动规律和集群情况冬季白鹇活动强度最高峰出现在上午8:00~9:00和中午11:00,而16:00~06:00为一天中活动强度最弱的时段。将20次拍摄取样到的个体/群体归为7个集群,出现2次单独雌性个体、2次纯雌群、3次混合群;从白鹇集群情况来看,未发现雄性个体单独活动和纯雄的集群,可见冬季白鹇多是雌雄集群活动或纯雌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