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轻工业原料作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业、啤酒酿造业、医药保健业等领域。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兴起为发展大麦生产与拓宽其应用空间带来了新的机遇,大麦代谢组学研究对解析作物物质代谢基础、完善作物代谢网络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华矮11和华大麦6号(DH群体亲本)为材料,通过基于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结合自建数据库和开放数据库,在灌浆期籽粒中检测并鉴定出182种代谢物(包括80种类黄酮、19种氨基酸、17种酚胺、14种核酸衍生物和12种脂质等),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华矮11和华大麦6号不同灌浆时期样本代谢谱进行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灌浆时期和不同品种样本分别能被PC1和PC2明显分开。ASCA分析结果显示,受灌浆时期显著影响的代谢物有9种,受品种显著影响的代谢物有7种,2因素互作显著影响的代谢物有10种(P<0.05),这些代谢物主要为类黄酮和酚胺。分别对华矮11和华大麦6号灌浆过程中的7个不同时期进行代谢物比较分析,筛选出11、10、7、25、33、29和33种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VIP>1&P<0.01),其中,华矮11比华大麦6号相对含量高的代谢物分别有11、7、5、16、22、20和23种,华大麦6号比华矮11相对含量高的代谢物分别有0、3、2、9、11、9和10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类黄酮、酚胺和氨基酸。对华矮11灌浆过程中的7个不同时期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灌浆14 d与7 d比较、21 d与14 d比较、28 d与21 d比较、35 d与28 d比较、42 d与35 d比较、49 d与42 d比较,显著上调的代谢物分别有2、6、4、10、4和4种,显著下调的代谢物分别有6、10、1、10、27和2种。同样对华大麦6号灌浆过程中的7个不同时期进行差异分析,显著上调的代谢物分别有2、8、2、3、4和2种,显著下调的代谢物分别有5、6、4、15、6和2种(|log2(FoldChange)|>1&P<0.05)。这些显著上调或下调的代谢物主要为类黄酮、氨基酸和酚胺。对两品种间差异较大的类黄酮、氨基酸和酚胺进行积累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物质的积累存在一定的品种和时间特异性。类黄酮在两品种灌浆期积累模式差异较大,其中,3种六碳糖的氧黄酮和2种麦黄酮衍生物可作为两品种间的生物标志物;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在两品种灌浆期积累模式相似,均为从灌浆初期至后期逐渐下降;不同修饰类型的亚精胺在两品种灌浆期含量表现为华大麦6号高于华矮11,而大多数胍丁胺和腐胺表现为华矮11高于华大麦6号,不同修饰类型的亚精胺在华大麦6号中呈现相似的积累模式,即从灌浆21 d起含量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