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境内,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是新疆的东大门。近年来,哈密地区抓住“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疆煤东运”、“疆电东送”、“西气东输”五大机遇,并依托优势资源,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带动了哈密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粗放式的工业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大面积的垦荒行动加剧了土壤的退化;过度的放牧破坏了森林和草场;这一系列的人类活动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剧了哈密地区灾害的发生,值得警惕。哈密地区灾害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如2007年,哈密地区遭遇15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受灾人口达9.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占当年GDP的2.32%。因此,构建哈密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十分必要。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哈密地区城镇灾害成因,总结哈密地区城镇灾害具有损失严重、季节性强、地域差异性、连锁效应、多发性的五大特征;并对哈密地区城镇防灾减灾体系现状进行概述,发现哈密地区城镇防灾减灾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综合了哈密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以及职能结构,对哈密地区城镇防灾减灾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哈密地区城镇宜形成“一个中心、三大轴线、三个副中心”的防灾减灾空间结构。再次,结合哈密地区城镇防灾减灾空间结构,在现有防灾减灾现状基础之上,从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两方面,构建适宜哈密地区城镇安全发展的防灾减灾体系。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应急保障基础设施系统、防灾专业工程设施系统、应急服务设施系统;非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城镇防减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城镇防灾减灾组织指挥系统、城镇防灾减灾支持系统。最后,针对哈密地区城镇防灾减灾现状问题,提出调整产业布局、推进节水措施、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等防灾减灾对策。本次的研究既可以为哈密地区城镇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哈密地区城镇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哈密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