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崇俭黝奢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古往今来,节俭是世界各国同行的法则,既适用于资源丰富的国家、又适用于资源匮乏的国家,既适用于发达国家、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是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之而来的奢侈问题也日益凸现,不断干扰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浪费普遍、奢侈成风,不只是社会的常见现象,在当代高校也屡见不鲜,大学生的节俭品质令人堪忧。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节俭意识,高校加强俭德培育势在必行。本文对论题的研究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进行大学生俭德培育的理论探究。首先,以“俭德是一种美德”、“俭可以培养美德”两个维度为探究思路,对俭、俭德以及俭德培育三个基本概念进行阐释,为论题的研究提供探究方向。其次,对中外俭德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历史追溯,为论题的研究提供历史参考。进而,揭示并探析了俭德生成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为论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俭德培育的意义,以阐明论题研究的实践价值。论文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俭德现状。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俭德现状进行了解,并且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具有俭德的表现、俭德缺少的表现以及俭德缺失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分析总结了在俭德的当代价值、浪费行为、消费方式、时间观念、低碳环保意识、感恩之心、自控力、艰苦奋斗精神、生活目标、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等方面,当代大学生具有俭德的表现和缺失俭德的表现,并从环境氛围、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俭德缺失的原因。第三部分是对大学生俭德培育的实践思考,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大学生俭德的生成条件以及当前大学生俭德缺失的表现及成因,笔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培育大学生俭德的具体思路:一是以理明俭——提高大学生对俭德的认知水平。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消费观教育、生活价值观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全面的俭德认知。二是以情育俭——促进大学生对俭德的情感体悟。主要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效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强化对浪费奢侈行为的舆论批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对俭德的情感认同。三是以意促俭——磨练大学生奉行俭德的意志品质。主要通过提高自控自律能力、理财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以磨练大学生践行俭德的意志。四是以行践俭——加强大学生对俭德的实践能力。主要用过从细节中践行俭德、构建管理约束机制、创新购物新方式和履行社会公德、担当社会责任,以培养大学生践行俭德的行为习惯。五是构建节俭环境,保障大学生俭德培育的顺利进行。主要通过构建以政府、大众传媒、高校校园、家庭环境为主的尚俭环境,以保障俭德培育的顺利进行。提出以上这些思路希望能对大学生的俭德培育有所推进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