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液液萃取-液液波导集成化分析系统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成化是微流控分析的主要特征之一。集成化的分析系统不仅能简化操作过程,而且避免试样污染,减少试样和试剂消耗,有助于实现自动化和便携化。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微流控液液萃取-液液波导吸光度分析系统。在多相层流通道中实现了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将萃取后的多相层流引入检测通道,利用液液界面上的全反射现象,形成了液液波导检测体系。微流控液液萃取和液液波导检测的集成化既提高了萃取物质的富集倍数,又增加了检测的有效光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微流控芯片吸光度检测的灵敏度。第一章,综述了微流控液相微萃取技术的诞生及发展,重点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液相萃取技术;并综述了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及其应用和液芯波导吸光度检测技术;提出了本文的工作目的及设计思想。第二章,设计并制作了集成液液萃取及液液波导吸光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建立了微流控液液萃取和液液波导吸光度检测集成化的分析系统。以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钾的离子液体双水相为微萃取体系,折射率较大的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为液芯,折射率较小的甲酚红的磷酸钾溶液为内包层,为防止通道壁吸附甲酚红,又引入磷酸钾水溶液为外包层。流体在螺旋形微通道中形成稳定的层流,实现了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对甲酚红的连续液液萃取;将萃取后的三相层流引入到检测通道,形成3 cm的液液波导流通池,进行吸光度检测。该系统对甲酚红的富集倍数为2倍,萃取率达90%以上。检测甲酚红试样的线性范围为0.1-5 mmol·L-1,检出限为2.4×10-5mol·L-1 (3σ),相对标准偏差为3.4%(n=11)。其检测灵敏度较无液液波导吸光度检测提高了约3倍。并进一步建立了三维流体聚焦的液液波导吸光度检测系统。第三章,对基于多相层流技术的微流控萃取-吸光度检测集成化的微全分析系统进行了总结,对液液萃取-三维液液波导吸光度分析体系的集成化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该硕士论文共分五章,论述了杯芳烃超分子化合物分子在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中的应用,并探索了压电液相检测的有关技术问题.具体如下:1、综述了杯芳烃化合物和压电传感器在分析
贵金属纳米粒子在光学、电学、磁学及催化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它们的尺寸、形貌和结构又直接影响了它的这些性能。因此,如何精确地调控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本论文中,我们分别利用形貌控制剂柠檬酸钠、不同的还原剂、聚苯乙烯表面的磺酸基团、聚合物刷来控制贵金属的形貌,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在水溶液中,利用柠檬酸钠作为形貌控制剂,无种子、一步法制备了三维的花状金(3D-AuM
三角架配体是一类新型的配体,它具有较低的对称性,结构向空间三个方向发展,其配合物对模拟酶的研究和对配位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钌的配合物具有电子和能量转移的独特性质
由于双核和多核配合物在生物体系及分子磁性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该论文选用大环配体tacn(tacn-1,4,7-三氮杂环壬烷)作为端基配体,以草酰胺及丁二酮肟作为桥基,设计、合成了15
该论文研究了[(μ-RE)(μ-CO)Fe(CO)](E=S,Se)与(μ-SFe(CO),ArN及NCHCOOMe的反应性,对反应生成的中间体与各种新电试剂的作用也 进行了探索.
手性炔丙基胺是合成多官能氨基酸衍生物和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如能用于合成抗生素(+)-Streptazolin,也可衍生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重要部分D-Desosamine,光学纯炔丙基胺也存在于一些医药相关的合成化合物中。例如,含有炔胺的天然产物Dynemicin A和它的三醋酸酯,是重要的抗菌和抗癌物质。合成手性炔丙基胺的方法众多,如亚胺的炔基化反应、胺化炔丙基酯类化合物和过渡金属
该论文合成了五种不同系列的冠醚化合物,即硒杂单冠醚、杂原子桥连双冠醚、含五 元杂环的苯并冠醚、双臂苯并冠醚和苯并桥连冠醚,运用溶剂萃取、量热滴定和膜选择电极等手段
据《国际商报》报道,2016年12月,中国就美国、欧盟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先后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2017年1月,中欧双方
高分辨分子光谱方法是研究局域模振动的存在?破坏以及分子内部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在第一章中,作者们建立了驻波腔钛宝石激光和单向环行腔染料激光两种构型的激光腔内吸收光谱
该文从氯乙酰出发,经异氰酸酯化,与取代2-氨基嘧啶加成得到中间体N-(取代嘧啶-2-基)α-氯乙酰脲,后者与糖精钠反应合成了十四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通式为(Ⅰ)的N-[N-(取代嘧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