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中追加被执行人问题研究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执行是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履行的重要方式,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司法实践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民事纠纷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出现了很多立法者在立法时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这便造成了大量生效法律文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往往直接导致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以后,被执行法律主体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履行或无法全部履行,此时将与被执行民事主体有利害关系的案外第三人追加进入民事执行程序成为公权力机关经常使用的做法,然而案外人并未实际参与到司法活动之中,没有获得充分的程序保障,由其承担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有违背“当事人参与原则”之嫌。并且追加被执行人发源于实践中公权力机关的常用措施,立法层面对该制度虽有规定但并不明确,对于这一制度,学术界也未探讨出相对统一的观点,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法院对于追加被执行人的适用范围与操作程序没有统一的标准,执行过程也相对混乱。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完善的追加被执行人制度是解决当前“执行难”司法现状的一项有力且关键的举措,确立追加被执行人的原则,明确追加被执行人的适用情形,规范追加被执行人的程序,使追加被执行人制度真正成为科学、有序、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进而更好地指导执行实务。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民事执行中追加被执行人概述。从追加被执行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出发,分析追加被执行人制度的理论依据,进而阐述追加被执行人制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为民事执行中追加被执行人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关于追加被执行人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实务现状出发,发现追加被执行人制度在执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主要突出了无统一立法导致执行较为混乱、缺乏概括性规定以及程序性规定不完善三大问题。第三部分为域外追加被执行人制度的经验与借鉴。具体研究的是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法律,通过比较分析寻求启示与借鉴。第四部分为民事执行中追加被执行人制度的完善。主要针对第二章中归纳的问题,从追加被执行人制度原则、范围与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思考及立法上的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身边时常可以听到女人对自家男人的抱怨声,又是抱怨老公钱赚少了对家庭所做的贡献不够,又是抱怨老公很少帮助自己没有尽到丈夫责任,又是抱怨对孩子疏于管教没有尽到父亲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好习惯。它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最快捷的途径。而阅读名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对我们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
酯酶是一类能够催化水解、酯化、醇解、酯交换、转酯化等多种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底物专一性、区域选择性、对映选择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精细化工及环保等领
从战略学的角度看,一国的对外战略选择受其战略环境、战略理念、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并带有深深的历史传统烙印。通过对其战略传统的梳理可以发现,日本的战略理念容易受到领导人个人影响、其战略目标稳定地以追求大国地位为主线、战略手段主要围绕经济、安全和科技等方面展开。当前日本围绕“印太”框架下做出的战略选择便是如此。当前日本“印太”是其长期以来在地缘政治、外交宣传口号和大国关系协调等战略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