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新生儿ABR特点及听力损失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W_CBSC_C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与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2.分析不同胎龄高危新生儿的ABR特点。3.分析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ABR特点。方法1.对2010年7月~2011年4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212例新生儿和普通新生儿病区的652例新生儿进行ABR检测,分别测出Ⅰ、Ⅲ、Ⅴ各波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与振幅(AMP)。将双耳之任一耳Ⅴ波最小阈值>30dBnHL定为筛查异常(未通过),≤30dBnHL为筛查正常。并记录每个高危儿的危险因素。分析两病区高危儿ABR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2.根据出生胎龄将上述新生儿分为3组:Ⅰ组为胎龄≤34周,Ⅱ组为胎龄34~37周,Ⅲ组为胎龄≥37周。比较不同胎龄高危新生儿的ABR特点。3.选取其中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儿442例(除外合并HIE、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机械辅助通气者),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3组:轻度为≤250μmol/L,中度为250~300μmol/L,重度≥300μmol/L。比较不同程度胆红素新生儿的ABR特点。结果1NICU与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ABR特点比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1NICU212例新生儿中Ⅴ波反应阈大于30dBnHL者115例,筛查异常率(即未通过率)为54.2%;普通新生儿病区652例中Ⅴ波反应阈大于30dBnHL者274例,筛查异常率为42.0%。两病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ICU筛查异常率明显高于普通新生儿病区(χ~2=9.653, P<0.01)。1.2NICU患儿左、右耳ABR阈值分别与普通新生儿病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ICU患儿左、右耳ABR阈值明显高于普通新生儿病区(P<0.01)。1.390dBnHL短声刺激下NICU患儿左右双耳Ⅰ、Ⅴ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较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均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波振幅两病区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普通新生儿病区男婴344例中筛查异常167例,女婴308例中筛查异常104例,男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5, P<0.001);90dBnHL短声刺激下,男婴双耳Ⅴ波潜伏期大于女婴(P<0.01),振幅小于女婴(P<0.01),双耳Ⅰ~Ⅴ波间期明显大于女婴(P<0.01),而双耳Ⅰ波潜伏期及振幅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U男婴138例中筛查异常78例,女婴74例中筛查异常37例,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 P=0.56);90dBnHL短声刺激下男婴双耳Ⅰ、Ⅴ波潜伏期及振幅、Ⅰ~Ⅴ波间期与女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左耳Ⅰ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大于右耳(P<0.05),,Ⅰ波振幅小于右耳(P<0.01),Ⅴ波潜伏期及振幅左右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ICU患儿左右耳间Ⅰ、Ⅴ波潜伏期及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双耳Ⅰ、Ⅴ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与纠正胎龄有着显著负相关性,Ⅰ~Ⅴ波间期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关系(P<0.05),各波潜伏期与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NICU患儿各波潜伏期、振幅及波间期与纠正胎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是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ABR筛查异常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机械辅助通气≥5天、出生体重<1500g以及高胆红素血症为NICU患儿ABR筛查异常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2不同胎龄新生儿ABR特点2.1ABR筛查异常率早产儿Ⅰ组(胎龄≤34周)为55.6%,分别与早产儿Ⅱ组(胎龄34~37周)(49.7%)或足月儿组(胎龄≥37周)(41.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早产儿Ⅱ组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双耳Ⅰ波潜伏期足月儿组分别与早产儿Ⅰ组或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短于后者(P<0.01)。早产儿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Ⅴ波潜伏期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Ⅰ~Ⅴ波间期早产Ⅰ组与早产儿Ⅱ组或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长于后者;而早产儿Ⅱ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ABR特点3.1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442例中男婴234例,筛查异常108例,异常率46.2%;女婴208例,筛查异常62例,异常率2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婴筛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女婴(P<0.01)。90dBnHL短声刺激下,男婴双耳Ⅴ波潜伏期大于女婴(P<0.01),振幅小于女婴(P<0.01),双耳Ⅰ~Ⅴ波间期明显大于女婴(P<0.01),而双耳Ⅰ波潜伏期及振幅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ABRⅠ、Ⅴ波参数左、右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筛查异常组较正常组双耳Ⅰ、Ⅴ波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减低、Ⅰ~Ⅴ波间期延长。3.4ABR筛查异常率重度组为40.8%,与轻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筛查异常率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筛查异常率轻度组与中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3.5双耳Ⅰ波潜伏期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双耳Ⅴ波潜伏期和Ⅰ~Ⅴ波间期分别与轻度组或中度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长于后者(P<0.01);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NICU患儿比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更易发生听力损失,双耳阈值较普通新生儿病区高危儿高,各波潜伏期较新生儿病区高危儿延长,其ABR特点更无规律性,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更复杂,常常合并多种高危因素,从而易发生感音性神经耳聋及迟发型、进展性听力损失,应进一步加强NICU患儿的随访。2.胎龄≤34周的早产儿ABR异常率较足月儿及胎龄34~37周的晚期早产儿高;ABRⅠ波潜伏期足月儿明显短于早产儿,而不同胎龄早产儿间无明显差异;Ⅴ波潜伏期胎龄≤34周的早产儿明显长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而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之间无明显差异。听觉神经系统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成熟。早产儿由于本身发育不成熟,常合并窒息、呼吸窘迫、肺炎等疾病,易发生听力损失,因此早产儿应加强听力监测,尤其是对胎龄小,出生体重低下的早产儿,更应作为监测的重点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在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同时,使其听力的致残率降到最低。3.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中男婴听力损失高于女婴。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听力不仅表现在阈值的升高,同时还存在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延长,振幅的降低。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ABR波形潜伏期也逐渐延长,达一定水平后影响中枢听觉神经,因此应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尽量避免听力损失。
其他文献
今年青田县石溪大队107.7亩小麦,平均亩产396斤,总产比去年增加32.6%。其中第六生产队16亩小麦平均亩产514斤,大队4.7亩试验地平均亩产575.7斤。在小麦的栽培技术上,主要采
本文论述我们在研制250W超声设备过程中,对输出变压器的性能,磁芯材料的选择及防止瞬态磁饱和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u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水泥颗粒级配在线分析仪的信号放大和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抗干扰、采集速度快和转换精度等特点。它较好地解决了采用模拟开关给系统带来的交叉干扰问题,
本文通过对微博拓张这一新现象的样态分析,探讨了该现象带动下的网络社会化媒体间的勾连,及其所产生的网络结构变革。笔者认为,网络社会化媒体的拓张与相互勾连,将进一步改变
背景: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公布的资料显示,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
1.智能大厦的概念 由于智能建筑发展历史较短,关于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但如今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某一建筑物必须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才能称得上是智能建筑。
图1、这是一棵荒养好几年的赤松,树高63cm,皮鳞已成棕红色,足见已有相当长的盆龄。2011年实施了短针法。该树主干苍劲有力,过度曲折自然,根盘稳固扎实,出枝比例也较协调,具有
水稻栽培自古以来是平田栽禾,水插水育。我们历经多年体会,觉得这种方法与科学灌水发生很大矛盾。水插水育,不易做到合理灌排,特别是大田块和山区垅田更难做到。为了克服这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抗异质性核糖核蛋白核心蛋白A2抗体(抗RA33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清中表达意义及与侵蚀性狼疮关节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
报道了激光加工的包含熔池自由表面的准稳态有限元模型。研究表明:Marangoni力和蒸气压力是决定自由表面形貌的内在因素,当熔池温度低于沸点时,前者是主要原因,并且重力方向变化对表面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