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集体行动方式变迁的研究——以沈阳市北四台子村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脚步。城市的拓展必然会把周围的村庄划归到城市之中,在城市的周边也必然出现征占土地的事件,失地农民的出现也是这种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本文以沈阳市皇姑区北四台子村为例,详细叙述和描绘了当一个城郊的村庄在面对征地这一全国性的事件时所作出的反映,以及这种反映随着事件和情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以此来了解失地农民的选择逻辑,从而,分析在农村社会中集体行动产生的动力机制以及集体行动成功之后转化的方向和方式。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分析和解释失地村民在面对失地时作出的三种连续的反映。即:征地之初的无集体行动、为土地承包证上访时的有集体行动和上访成功后无奈等待动迁时的集体无行动。   全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梳理了以往学界对失地农民以及集体行动研究的成果。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对资料的搜集方法做了详细的叙述。接下来,在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即失地农民、集体行动和集体无行动三个关键词加以界定。   第二章主要是对研究对象沈阳市北四台子村的介绍。首先介绍了村庄的自然属性,接着介绍了该村庄的征地的全过程。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一章节中分三个阶段介绍了村民在面对征地时作出了三种连续的反映:即,从无集体行动到有集体行动再到集体无行动的变化,并在小结中对每阶段的反映产生的要素加以分析。   第四章对集体行动产生变化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即:集体行动何以可能、集体无行动何以出现。   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不满情绪的出现源于相对剥夺感的产生,并行成了集体行动的萌芽。   其次,集体行动的出现需要对集体目标的认同。   第三,集体行动需要精英和精英的动员。   第四,关系网络维系和推动了集体行动的进行。   第五,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导致了集体无行动的出现。
其他文献
从电视中看到,发生“7.17”特大透水事故又隐瞒不报的广西南丹煤矿,有一幅醒目的大标语“安全为了生产”,它就是该矿必然发生特大事故的“理论依据”。“安全为了生产”,这
本文以外迁分散安置到江苏的三峡移民为研究对象,依据直接的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从经济与生产经营融入、政治和公共生活融入、文化和社会心理融入等三个
随着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在这种宏观的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剧烈变迁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层面也会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思想观念等也都会随之有所改变。
理念是教育的灵魂,中国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的基本理念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常见言行习惯的反思,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课堂构建,教师应具备哪些理念。首先列举
期刊
本文以市场转型为大背景,以甘肃省Y县D镇地方经济的萌芽、发展和演变过程为线索,以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的有关理论,分析并总结内地欠发达地区
任何一个政党,都希望能够执政,希望长期执政。要实现这种愿望,必须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抓好自身建设。我们党是一个老党大党,取得了辉煌 Any political party wants to be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内部机制的转换,企业的人员结构、人员性质、人员设置发生了相应变化,而员工工作的变动与调整,劳动关系之间的双向选择,使安全生产教育不能按正常的程序进
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跨越式发展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