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广泛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其运作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金融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整体也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与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入世承诺,加入五年后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这使得国内银行直接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大竞争压力,如何提升竞争能力,是国内银行的现实问题。由于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是运作效率,因此,有必要从效率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建构合理的数学模型测度各银行效率水平,深刻认识其发展现状和历史沿革,继而探讨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发现不足、寻找优势,为银行管理者和宏观调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本文首先介绍我国银行业的历史发展,对银行效率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然后结合本文背景阐述了银行效率的基本涵义与测度方法,详细介绍了目前学界流行的效率测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继而选取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DEA方法对这些银行2006~2009年的效率情况进行测度。通过效率值的比较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水平优于股份制银行,但规模效率表现不佳。为了纵观考察期内各银行效率的动态变动情况,本文还引入了Malmquist指数对效率的动态变动进行测度,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后,为了深刻理解影响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遴选出资本充足率、经营成本率、业务创新能力、市场集中度和产权结构五个主要因素,然后建立了Tobit回归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定量测度上述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银行效率提升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