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石墨烯获得诺贝尔奖以来,二维材料在能源、电子器件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研究。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光学和电学性质,特别是在生物分析领域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寻找能展现更高性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功能化进一步优化现有材料的性能,使材料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得构建的传感器展现出更优异的性能。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生物传感器中的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和便携性等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177501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60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石墨烯获得诺贝尔奖以来,二维材料在能源、电子器件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研究。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光学和电学性质,特别是在生物分析领域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生物传感器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寻找能展现更高性能的新材料,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功能化进一步优化现有材料的性能,使材料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得构建的传感器展现出更优异的性能。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生物传感器中的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和便携性等各项性能,二维材料的功能化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围绕二维材料氮化碳和碳化钛(Ti3C2Tx,MXene)的共价和非共价功能化,改善材料的界面性质,进一步提高材料与外来生物分子的偶联,调控二维材料的表面性质或者提高材料的稳定性,使其能更好的应用于生物分析领域。主要研究如下:1.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材料,在光/电催化到传感器等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氮化碳表面化学反应活性较低,高效生物偶联成为一个挑战。为此,本文提出通过非共价π-π堆积相互作用,采用机械研磨的方式实现体相氮化碳的剥离和功能化。制得的氮化碳纳米片(m-CNNS)不仅保留了原始氮化碳的光电特性,同时也改变了其界面性质,使其能进一步偶联生物分子。以m-CNNS共价连接DNA探针为例子,构建了用于检测目标DNA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相对于未修饰的CNNS上基于物理吸附原理检测目标DNA的策略,m-CNNS构建的传感器灵敏度得到显著提高。该非共价剥离和界面修饰策略扩展了氮化碳在生物传感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范围,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同时也适用于剥离和功能化其他二维材料。2.基于上个工作提出的氮化碳与芳香分子的强非共价π-π相互作用力,从多种芳香染料分子中筛选出了CNNS/吖啶黄(AF)体系(供体-受体自组装体系),其中AF能最大效率的猝灭CNNS的荧光。根据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和能级位置等数据提出了CNNS/AF的荧光猝灭机理,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光致电子转移(PET)。由于距离能灵敏的影响FRET和PET的效率,进而引起了荧光强度的变化;基于此原理运用CNNS/AF系统构建了高灵敏度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获得了较宽的传感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此外,在检测的前期和后期,通过测试材料的动力学曲线可考察生物传感器的状态,这提供了一种评估生物传感器可靠性的方法。3.作为新兴的二维材料,MXene不仅具有金属导电性,而且表面带有丰富的亲水性基团,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应用范围从电化学能量存储拓展到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但是,MXene本身是热力学亚稳态的,在生物分析等应用领域,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硅烷化策略,利用该反应可有效稳定MXene的表面,抵抗由于自发氧化而产生的结构分解;同时还可调节MXene表面性能,带来新的基团,并改变MXene的润湿性。选择(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官能的MXene(APTES-MXene)作为模型,通过测量样品的UV-Vis吸光度变化,监测了其稳定性。发现在1、3、6和11天后,MXene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分别降低了17.1%,35.4%,65.3%和95.6%。相比之下,APTES-MXene的稳定性在11天后仅降低了20.8%。此外,还研究了其它硅烷化试剂对于MXene的功能化,发现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还有效实现了从亲水到疏水的表面性质调节。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中存在的参数变化和建模误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在线参数估测和伺服控制方法,旨在提高进给传动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近年来,高速加工快速发展,为了保证进给传动系统在高速运行时的跟踪精度,需要尽可能地提高控制系统的闭环带宽。然而,当闭环带宽接近或者超过共振模态的自然频率后,参考轨迹和外部干扰可能会激发共振模态,引起的结构振动将影响跟踪精度,致使加工品质降低。另一
用户请求具有泊松到达、一般随机到达等不同模式,具有不同忍耐度、截止期等约束;服务资源通常为单队列或多队列的异构处理器,其服务方式服从指数或其它随机分布。这些模式和约束组合成多类复杂排队模型,如何为每类供需服务确定合适的处理器数量并合理调度以优化响应时间和功耗、租赁成本、系统能耗、服务提供商收益等不同目标是云计算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具有忍耐度、截止期等不同约束的泊松到达用户请求,分别研究单队列和多队
由于水平荷载和地震液化引起的桩基侧移过大或桩身结构强度破坏等工程事故屡见不鲜,有效提升软弱地层中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与抗震性能是岩土工程中亟需解决的挑战,也是桩基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劲芯复合桩(简称复合桩)是将水泥土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与高强度的预制混凝土管桩联合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新桩型。工程实践表明预制混凝土管桩周围的水泥土可显著提高其竖向承载力,但国内外对劲芯复合桩的水平承载性状与抗震性
快速有效的道路排水设计是保证降雨条件下路面行车安全和提升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当降雨强度超过沥青路面排水能力时,在路表面或面层内部会形成超渗流,超渗流包括路面的汇流过程与面层内部的渗流过程。形成于路表的汇流导致路面出现积水,降低路面行车安全;形成于路面内部的渗流会冲刷、侵蚀路面材料,破坏道路结构承载力与耐久性。为深入探究沥青路面超渗流行为对行车安全与道路结构排水的影响,本文基于水动力学、渗流力学
分布异构集群下的MapReduce作业(独立MapReduce作业或MapReduce工作流)调度的主要问题是任务与资源间的合理匹配。实际云环境中资源的有限性、MapReduce作业处理数据的分布性以及不同类型MapReduce作业资源请求量的异构性,为MapReduce作业或MapReduce工作流调度过程中满足截止期、数据本地化、资源利用率等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围绕MapReduce作业调度,分
纳米尺度下金属材料的热学性能和稳定性是微/纳机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它关系着器件的性能指标、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纳米金属在力、电、热等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于其宏观块体材料的新异特性。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因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并可原位搭载各种外场,现已成为研究纳米金属材料新异物性的首要方法。纳米金属的热学行为和稳定性是微纳器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针对纳米金属的热力
视频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在智能视频监控、医学图像诊断、智能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随着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不断地对目标跟踪技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面对光照变化、背景复杂、尺度变化和遮挡等复杂场景,目标跟踪算法仍有很多理论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视频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传统目标跟踪算法的基础上,围绕算法的运动模型、搜索方案和表
流线型钢箱梁因自重轻、承载力高以及整体性强等优点,已成为大跨桥梁主梁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在长期车载及风载等持续作用下,大跨钢桥钢箱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疲劳病害,当疲劳病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其结构安全性往往会受到显著影响,需进行加固修复。相比于更换原材料、焊接修复等传统加固措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因轻质高强、便于施工、耐久性优异等
磁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基础物理的发展和自旋电子学器件性能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磁性材料结构和有效场分布的变化,磁矩的集体进动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模式。这些丰富的磁动力学过程反应了磁性材料的磁动力学性质,并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调控。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坡莫合金(permalloy,Py)铁磁连续薄膜及微纳米结构中的磁矩进动的各类模式,以及Nd基非磁材料-坡莫合金磁性异质结和磁性多层膜中磁动力学过程,主要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