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的建设强度是城市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提高开发强度是当前国内城市发展的普遍诉求,城市规划管理中,对建设强度的管控往往因为缺少科学的依据而刚性不足。研究城市建设强度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地设定城市的建设强度,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建设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空间形态和建设强度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比较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建设强度影响因素体系,并以杭州主城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形成修正影响因子,为杭州城市建设强度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也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首先,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和有关建设强度理论的梳理,形成理性认知。第二,选取国内外案例城市的建设强度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城市强度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第三,以理论为指导,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建设强度影响因素框架。第四,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各因子与建设强度的关系进行考察,最后得到修正因子。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得到如下结论与建议:1、城市建设强度分区首先应建立在对现状强度空间分布和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强度指标的设定应结合现状影响因子。2、杭州主城区实证分析表明,在宏观影响因素中,人口密度、土地单价与居住建设强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到市中心距离呈负相关。在中观影响因素中,市级商业中心、文化设施、体育场馆、市级医院、轨道交通以及周边道路数量等因子对建设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在微观影响因素中,用地规模与居住建设强度具有显著的非线性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