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为信息时代的人们栖居生活创造一个优雅,舒适,高效,生态的空间环境,而景观中的公共小品就是进一步为人们创造双向沟通,交流的精神空间。公共小品是景观的构成元素,并因为大众的不同解读而具有更多的灵动性。换而言之,景观是人们视野和心智关照下的“一大片土地”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公共小品则是整体景观中“闪动的眼睛”或是“真实鲜活的灵魂”。人们的审美经验也是理性的思维,今天的公共艺术已由传统的,单纯的艺术样式及展示方式延伸到景观之中。因此,公共小品要求把相关联的综合性景观因素视为设计,创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小品作为重要元素和土地与地形,山与水,植物与动物,建筑物与构筑物融合在一起,构成宜人的和谐景观。公共小品的意义就在于最能反映地域的场所和特征,同时也集中的体现着景观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如今,公共小品早已成为人们精神情感及思想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媒介,它孕育着一处景观,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气质。走向景观的公共小品,也可以讲是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著名艺术家及教育家袁运甫讲:“公共艺术史艺术家与环境在形态和风格指向协调一致的艺术语言,”是进行综合创作的比较特殊的大型艺术。它包括雕塑、园林及景观等设计内容。”阐明了公共小品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且内容丰富的艺术设计。公共小品走向景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场所精神”。当公共小品融入不同场所环境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情境。公共艺术进入不同的环境,都会成为此处的“点睛之笔”,使公共艺术品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才是成功的设计。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形态的产物,是“舞台”设计美化的高潮部分,实现着城市的景观与人文价值。公共小品介入街道,广场,公园,园区,社区等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闪耀着情感和智慧的光芒。城市文化是以城市为母体孕育出的文化形态。公共小品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是城市精神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体现,是连接城市历史和未来的现实纽带。公共小品承载城市历史,彰显地域文化,同时也表达着人文关怀。未来的公共艺术发展趋势,很难达成简单划一的共识。一方面,受艺术自身规律和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公共领域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对比以前也变得更加广泛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共小品多元化倾向愈发明显: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丰富的主题,多样化的媒体呈现和可持续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