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既能作原料燃烧、又能作制冷剂的环保新能源二甲醚,成为国内外开发的热点。二甲醚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还存在许多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贵州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煤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生产二甲醚,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减少环境污染,是综合解决贵州能源问题的新途径。然而,当前对不同区域煤炭资源转化为二甲醚的技术经济风险缺乏研究,因此,评估贵州发展煤基二甲醚的环境风险和技术经济风险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首先,在对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及二甲醚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对煤基二甲醚企业进行环境风险和技术经济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在对煤基二甲醚企业的环境风险因子、技术经济风险因子识别的基础上,构建了由2个一级指标(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6个二级指标(经济政策变化、油价变化、技术路线、生产规模、煤炭资源、水资源)构成的煤基二甲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网络评价方法构建出煤基二甲醚的环境风险评价模型。 再次,利用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模型,对贵州典型二甲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对贵州发展煤基二甲醚的环境风险及经济风险进行探讨。 第四,利用构建的模糊网络风险评价模型,初步拟定贵州发展二甲醚的规模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发展二甲醚项目的规模建议控制在30万吨/年以下。 最后,从生产规模、工艺选择、生态环境、市场销售及政策优惠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为贵州其他企业发展煤基二甲醚项目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