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真刺与假刺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luzh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穴位针刺和穴位假针刺治疗慢性颈痛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刺的安慰剂效应。方法:本研究已经通过了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登记及注册(注册号为:ChiCTR-IPO-15006886)。研究对象来源于广州市各大高校、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部的慢性颈痛患者。纳入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三组:穴位针刺组、穴位浅刺组和穴位非刺入组。针刺组的患者以毫针直刺入穴位0.5-1寸,得气后给予加电刺激;浅刺组的患者亦是以毫针直刺入穴位1-4mmm,不要求得气,并给予加电刺激;非刺入组则是在穴位上将安慰针具里的钝头针固定好,不需要刺进皮下,连接电针仪但不予通电刺激。三组均选用双侧颈百劳穴及肩中俞穴,使用G6805-I型电针治疗仪,予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治疗周期均为每周3次,2-3天一次,每次25min,共10次。观察指标是:(1)受试者的VAS评分和压痛阈值:每次治疗前后记录; (2)受试者的NPQ评分及简式McGill量表:在第一次治疗前、第五次治疗后以及整个疗程结束后予记录。结果:本研究共完成62例,其中针刺组21例,浅刺组21例,非刺入组20例,各组受试者在治疗前的基本资料及各项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压痛阈值、NPQ评分及简式McGill量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各组治疗前后比较: (1)针刺组治疗后McGill.NPQ.VAS值、压痛阈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Gill:17.66±7.23 vs 7.43±3.37,P<0.01;NPQ:33.19±13.92 vs 13.99±6.97,P<0.01;VAS:5.80±1.21 vs 1.99±1.05,P<0.01;压痛阈值:161.58±29.48 vs 130.31±45.83,P<0.05); (2)浅刺组治疗后的NPQ颈痛、McGill疼痛量表、VAS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Gill:15.50±4.65 vs 9.81±4.04,P<0.01;NPQ:25.98±9.06 vs 18.99±9.71,P<0.01;VAS:4.91±1.37 vs 3.33±1.17,P<0.01),压痛阈值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3)非刺入组的NPQ颈痛、McGill疼痛量表、VAS值下降(McGill:16.82±6.85 vs 11.73±4.70,P<0.05;NPQ:25.78±7.31 vs 21.78±7.08,P<0.01:VAS:5.02±0.90 vs 4.35±0.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压痛阈值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间比较:(1)针刺组各项观察指标与浅刺组及非刺入组比较,有显著差异(McGill:10.24±6.52 vs 5.69±4.12,5.10±4.89,P<0.01,P<0.01;NPQ:19.21±8.79 vs 6.99±4.12,3.89±4.89,P<0.01;P<0.01;VAS:3.81±1.28vs 1.19±0.93,0.52±0.50,P<0.01,P<0.01:压痛阈值:31.26±46.82 vs 10.57 ±30.75,4.14±19.24,P<0.01,P<0.01);(2)浅刺组与非刺入组相比:NPQ量表及VAS值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Q:6.99±4.12 vs 3.89±4.89,P <0.01;VAS:1.19±0.93 vs 0.52±0.50,P<0.01),压痛阈值、及简式McGill量表评分的得分均无明显变化。结论:1.穴位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穴位浅刺组、穴位非刺入组,提示:电针能有效地治疗慢性颈痛。2.针刺治疗慢性颈痛具有安慰剂效应,且不同假针刺组间的产生的安慰剂效应不一致(穴位浅刺组疗效优于穴位非刺入组)。
其他文献
从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出发,针对广西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森林分类经营的分类系统、分类标准及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兼融林的大体结构,并就广西商品林、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及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国家级名老中医浦家祚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其处方规律,探讨其治疗不寐的独到经验,为今后临证治疗不寐提供参考。方法:收
目的:周万松证明磁场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特别对骨折延迟愈合者,疗效尤为显著。由此,为提升骨折修复的速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而中医应用中草药通过内服或外用能
目的:通过观察“老十针”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途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CT的评价及其临床预后情况。探讨髋臼骨折术后的评价及其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选择我院的髋臼骨折手术患者66例作为
目的:对李敬林教授临床治疗不寐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传承李老师宝贵的学术思想、行医经验,为临床治疗失眠病提供具有指导性思路和参考方法。方法:在跟随吾师李敬林教授2年临
目的:通过4周的西医规范化治疗加中医针药联合法治疗,旨在降低血压,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精神、经济负担,从而拓展对高血压病的综合中医治疗手段,为制定“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腕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腕舟骨骨折术后复查的患者,行CT轴面平扫,然后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算法进行薄层重叠重建,将重建图像沿螺丝
中国武术是一种通过身体为载体来演绎攻防的东方人体文化,在有声的世界中传达着无声的信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的身体语言为研究对象,以交叉学科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男21例,女59例;年龄20~80岁,中位数55岁;左侧38例,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