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蜥蜴类爬行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已报道的蜥蜴类爬行动物共4科6属9种,分别为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丽斑麻蜥(Eremiasargus)、山地麻蜥(Eremiasbrenchleyi)、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黄纹石龙子(Eumecescapito)、铜蜒蜥(Sphenomorphusindicus)、丽纹龙蜥(Japalurasplendida)、米仓山龙蜥(Japaluramicangshanensis)。本研究从形态度量分析和系统发生关系两个方面对河南蜥蜴类爬行动物进行了研究。  1.形态度量分析  通过形态学测量(选用8个性状)结合在高倍体视镜下观察所得的形态描述,对采自河南省的168号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①168号标本分属4科5属7种,分别是:无蹼壁虎、丽斑麻蜥、山地麻蜥、北草蜥、蓝尾石龙子、铜蜒蜥及米仓山龙蜥。②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间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  2.系统发生关系  采用PCR扩增并测序了采自河南境内的共26个蜥蜴类爬行动物样本(4科5属5种)的线粒体ND2基因片段,比对后共计808bp。对ND2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131;同科异属间物种的遗传距离为:0.401~0.406;不同科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41~0.666。②以鳄蜥(Shinisauruscrocodilurus)为外群,构建的河南省蜥蜴类爬行动物MP、ML、BI树系统发生的主要拓扑结构基本一致,主要为A、B两支。A支包括A1(无蹼壁虎)和A2(米仓山龙蜥),自展值和后验概率较低;B支由B1和B2支组成,B1支包括北草蜥和丽斑麻蜥,以很高的自展值和后验概率形成姐妹群关系;B2支(铜蜓蜥)与B1支形成姐妹群关系。对于蜥蜴类爬行动物科级阶元上的分类问题仍未有效的解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