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平均场对原子核形状演化和相变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dhq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述了原子核结构理论的研究发展历史和几种主要的原子核结构模型,介绍了相对论平均场(RMF)的理论框架及其对原子核结构的描述,利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对Mo 同位素链以及Z~40区的形状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述了几个主要的原子核结构的理论模型:壳模型、集体模型和IBM模型。   二、介绍了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把原子核描述为由核子、σ、ω、ρ介子和光子等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从一般的相互作用拉格朗日量出发,通过变分原理给出了核子运动的Dirac 方程、介子运动的Klein-Gordon 方程以及光子的电磁场方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求解及其对轴对称形变核的应用。   三、采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系统研究了Mo 同位素的基态性质及其形状演化规律,获得了Mo 同位素的基态结合能、形变2 β、单粒子能量以及位能曲线,发现随着中子数的增加,Mo 同位素链的基态形变向γ不稳定形变方向演化,94Mo是γ不稳定核,与实验结果一致。采用广泛有效的PK1和NL3 参数组对Z~40区82Sr,84,86Zr,88Mo,90Ru,92,94Pd,96,98Cd等原子核的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从扁椭球和长椭球共存到扁椭球再到长椭球最后到球形的形状演化规律。
其他文献
量子纠缠是基于量子理论的不可分离态的非经典非定域的强相关联,鉴于量子纠缠这一特殊性质,它在量子计算、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加密以及量子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直以
量子信息科学是由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物理、数学、计算机、通讯、工程和材料等多门学科。近二十年来,量子信息科学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
近年来,实验上关于铁电材料巨电熵效应的报道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热切关注。具有巨电熵效应的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芯片等电子器件的制冷、热泵、热电换能器、能量收集器等领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铜铁矿结构ABO2和稀土铬氧化物AB1-xBxO3型化合物均是典型的强关联电子体系。其中存在自旋、晶格、电荷、轨道等多种耦合相互作用,从而具有磁相变、磁电耦合效应、磁致伸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对中国大陆宽频带数字地震信号连续波形数据的分析中,发现其中普遍存在有一种非常低频的微弱地震信号,通常湮没在地震观测的背景信号中。该信号的周期范围在30-120s之间,持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供应的需求正在引起社会和政治动乱的剧烈升级。如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以上这些均迫使着我们寻找效率高且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临界现象在复杂网络的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已经发现复杂网络的适应度模型(fitness model)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映射到玻色统计中并演化出类似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