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索了《水浒传》中绰号的英译问题。通过对赛珍珠和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绰号翻译的详细分析,本文作者试图证明关联理论适用于《水浒传》中绰号英译并且对绰号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关联理论是由斯泊伯和威尔逊在1986年共同提出的。该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阐释活动,同时还是一种双重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作为受众基于对源语言和源语文化的知识和理解,推断原文作者的意图。在第二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作为交流者按照最佳关联原则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传达给译文读者。最后,译文读者以最小推理努力推断获知原文意图。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要做的是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从而实现成功交际。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因包含许多中国传统的思想,《水浒传》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小说中—百单八将的108个绰号已经成为《水浒传》最独特的特点之一,并且吸引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和兴趣。绰号不仅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绰号通常是给人类、地方或东西另起的非正式的描述性的名字。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现象,绰号含有浓厚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尤其是《水浒传》中的108个人物绰号。到目前为止,关于《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关于绰号翻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由于《水浒传》中大部分绰号都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所以绰号翻译变得格外艰难。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绰号翻译的成功与否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需要译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绰号翻译成功与否决定着整部小说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关联理论框架下,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水浒传》中绰号的英译,并由此证明关联理论在绰号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全文的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对小说《水浒传》做了简单介绍,其次对绰号进行了总体研究,然后基于对《水浒传》中108个人物绰号的理解,本文作者将其归为六大类。在本章最后,作者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绰号翻译的研究状况。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即关联理论。首先是对关联理论基本概念的介绍,其次是对关联理论在翻译中应用的详细阐述,最后是对基于关联理论的绰号翻译的可译性探究。第四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论,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收集以及研究方法。本文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其数据主要收集于古典小说《水浒传》以及它的两个英译本。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对关联理论是如何被应用到《水浒传》中绰号英译实践中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基于关联理论,作者总结出三条指导绰号翻译的原则。其次,依照指导原则,作者对《水浒传》中绰号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索。作者主要介绍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并以两个版本中的绰号翻译为例对其进行了阐述。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表明没有哪一种翻译策略是普遍适用的。最后,基于对绰号的六大分类,作者分别阐释了关联理论是如何被应用于《水浒传》中绰号翻译实践中的。通过对绰号翻译的分析,作者试图阐明关联理论是如何指导译者进行绰号翻译,以及在关联理论指导下译者应如何把最佳关联传达给译文读者。分析发现,关联理论适用于《水浒传》中绰号的翻译,并且译者依据关联原则应该灵活采用翻译策略。最后一章为本文的总结部分,主要包括三点。首先是本文的主要成果,其次是本文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最后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作者对今后研究提出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