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亲水铁电涂层的制备及其表面浸润性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因此,从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出发,研究和开发其表面浸润性,制备出从超疏水到亲水变化的材料表面,这对进一步分析和揭示固体表面浸润性产生机制,提高材料的应用性能,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论文采用一种自主开发的涂层制备方法,通过控制制备工艺过程,制备了表面浸润性从超疏水到亲水变化的铁电涂层;并对涂层表面浸润性及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测量和表征,分析了影响涂层表面浸润性的因素及表面浸润性的成因;研究了铁电疏水涂层对外场的响应;开发了简单高效的超疏水表面制备工艺。主要内容包括: 1.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Bi4Ti4O15等纳米铁电粉体,将制备的粉体与自制聚丙烯酸酯胶混合并经过研磨,涂抹,退火和特殊环境放置等工艺得到了浸润性稳定的干涂层表面。 2.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涂层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并用SEM对涂层表面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对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表面晶粒和孔洞尺寸变化是导致其表面浸润性从超疏水到亲水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包含纳米颗粒的阶层结构导致亲水CaBi4Ti4O15涂层表面呈现出超疏水性。 3.研究了CaBi4Ti4O15涂层表面气体吸附对表面浸润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低气压环境有利于涂层表面气体的吸附和表面疏水性的恢复。 4.通过实验观测了疏水铁电涂层表面浸润性对电场的响应,研究了涂层表面液滴在电场作用下所受的力及其响应过程,实验结果显示,高压下,液滴中一部分薄液层沿对电极方向从主体中分离出来,在滴油表面上,还可以观察到液滴在力梯度作用下沿电极方向往复运动,本文认为液滴中Maxwell应力梯度分布是导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5.以纳米铁电粉体和有机胶为原料,结合构造表面精细结构和表面修饰的途径,开发出简单,高效的超疏水涂层制备工艺,制备的干涂层无须干燥箱中保存处理就可显示出超疏水特性,结果表明:微纳米相结合的超亲水阶层结构表面,只需用弱疏水性物质修饰就能立即显示超疏水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输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基于实空间电荷转移模型和分立漂移理论模型研究了外场下半导体异质结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主要结论有:
碳纳米管具有许多优秀的特性,其中场致电子发射特性一直吸引着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兴趣。优越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使碳纳米管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例如它可以用作电子发射源
重离子碰撞反应的微观动力学模拟对研究中能区多重碎裂过程及库仑位垒附近的熔合反应的反应机制都至关重要。发展微观动力学模型来模拟中低能重离子核反应,探索反应的微观动力
为探讨根际供水状况与姜叶片需光特性的关系,通过模拟干旱与遮光(50%)交互处理,研究了自然光照正常供水(T1)、遮光正常供水(T2)、自然光照干旱(T3)、遮光干旱(T4)等对姜叶片
以Y2O3、Al2O3、CeO2和Sm203等纳米粉末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浓度掺杂的(Ce,Sm):YAG陶瓷料棒,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YAG陶瓷料棒致密度的影响。采用光学浮区法,生长出不同掺杂浓度的(Ce,Sm):YAG荧光晶体。以XRD、SEM等手段表征其微观结构;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Ce,Sm):YAG晶体的吸收光谱和光学透过率;用光致发光光谱仪(PL)测试了其荧光光
本文首先测量了NLBO晶体在紫外-可见-红外波段的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并计算得到在上述波段的吸收光谱。样品在红外-可见-紫外波段,即波长在400nm~2000nm范围内,透光性能良好,
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进行研究。一、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的薄膜。用XRD对样品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用SEM、FESEM和AFM分析了样品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在光滑的Si(100)、Si(111)和不锈钢上LiCoO_2均沿c轴择优生长;激光脉冲频率和衬底温度是影响晶粒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在较大的脉冲频率(35H
Fe-Ga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磁致伸缩材料,是近年来继Tb-Dy-Fe之后的又一种磁致伸缩智能功能材料。本论文主要研究此种新型磁致伸缩合金,意图找出该合金的特殊性质、形成机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