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危及人体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作为中晚期肺癌的姑息性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作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而得到广泛开展。现在已经有一些针对125I放射性粒子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疗效研究,但是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选择共识不多,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规律及处理原则研究较少,且植入方法各样,作为一种适形放疗技术,缺乏严格的剂量学保证,导致该技术的推广及使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旨在通过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8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评价125Ⅰ粒子植入术在肿瘤局部控制及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粒子植入术后病例,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为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信息;利用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进行了术前计划和术后验证,探讨组织间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有效剂量,以期实现肿瘤的最佳适形放射治疗。第一部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1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材料和方法:研究包括45名男性和35名女性确诊的肺癌患者,年龄范围52-85岁(平均72岁),其中鳞癌38例,腺癌29例,小细胞肺癌2例,转移性肺癌11例。将CT图像输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出125Ⅰ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设定处方剂量为110Gy,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00-130 Gy。,术后2、4、6个月,即每2个月进行CT随访观察,观察疗效、局部控制率及手术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病人随访成功,无操作相关死亡发生。随访时间共6个月,肿瘤完全缓解(CR)38例(47.5%),部分缓解(PR)27例(33.75%),无变化(SD)10例(12.5%),进展(PD)5 例(6.25%),局部控制率(CR+PR+SD)93.75%,2、4、6个月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8%、83%、81%。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作为晚期肺癌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病人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第二部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后气胸和出血发生率的风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气胸和出血相关的风险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患者资料,统计术后气胸和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人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穿刺步骤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找出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出血是经皮肺穿刺粒子植入术主要的并发症(80%,64例/80例),其次是气胸(33.8%,27例/80例),气胸发生率高与肺内穿刺路径较浅(1-2cm)或较深(>4cm)有关,出血风险高低与病灶大小(0.5-2cm)和肺内穿刺路径较深(>4cm)有关。结论:气胸和出血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气胸。导致出血发生率高的风险因素是病灶大小和病灶深度,导致气胸发生率高的风险因素是病灶深度。第三部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剂量学研究目的:在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过程中,使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对该手术进行术前计划、术中指导及术后验证,分析TPS计划系统对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剂量学意义及临床疗效评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研究包括80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其中鳞癌38例,腺癌29例,小细胞肺癌2例,转移性肺癌11例。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肿瘤三维立体图像重建,接受TPS系统监测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计算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计划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00-130Gy,术中TPS实时引导,术后1周内验证计划,比较术前及术后80%、90%、100%肿瘤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D80,D90,D100)、计划靶区接受90%、100%、15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90,V100,V150)、平均吸收剂量(Dmean)及计划靶区体积(PTV)的各组数据差异。结果:术前、术后D80、D90、V150、MPD、Dmean和P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1.73、1.59、0.80、-0.21 和 1.73,P>0.05),D100、V90、V100 有统计学意义(t=3.32、3.52、3.29,P<0.05);治疗后每2个月随访,平均术后7-14d癌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56.8%;肿瘤完全缓解(CR)38例(47.5%),部分缓解(PR)27 例(33.75%),无变化(NC)10 例(12.5%),进展(PD)5 例(6.25%),局部控制率(CR+PR+SD)93.75%,2、4、6个月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8%、83%、81%。术后1例3月后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于6月后死于全身广泛转移;10例病人出现发热,1例出现2级皮肤反应。结论:通过TPS系统,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可以实现预期的剂量分布,保证术后剂量分布均匀,术中计划可以更好的避免低剂量区和高剂量区的出现,使靶区剂量适形度更好,但部分患者因骨骼和危及器官限制,导致靶区周边剂量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