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博素生物合成基因ste8及ste9的生物功能和ste15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霉菌139(Streptomyces sp.139)能分泌一种新型胞外多糖依博素(Ebosin),药效学研究表明其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型药物。 依博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ste)已被克隆和鉴定,它包含27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stel—ste27)。本实验室已对其中多个重要功能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为ste8、ste9和ste15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te8基因的编码产物含有链长决定蛋白Wzz结构域,Wzz结构域参与脂多糖的生物合成并起着链长决定的作用。为了确定该基因在依博素生物合成中的功能,采用基因同源重组双交换的策略对ste8进行了基因的敲除,获得了ste8基因阻断株Streptomyces sp.139(ste8)。和依博素相比,基因阻断株产生的多糖EPS—8m中岩藻糖、木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明显;对IL-1R拮抗活性显著降低。出现了两个不同分子量的新多糖,Mp分别为40.03×104和2.57×104,显著低于依博素分子量,基本验证了ste8在依博素生物合成中对多糖链长起控制作用。 根据基因同源性分析,ste9基因的编码产物含有链长决定蛋白Wzz的结构域,可能对多糖链长也起决定的作用。采用同前方法获得了ste9基因阻断株Streptomycessp.139(ste9—)。基因阻断株产生的多糖EPS—9m中岩藻糖、木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明显。部分IL-1R拮抗活性丧失。也出现了两种新多糖,Mp分别为41.85×104和1.4061×104,均明显低于依博素的分子量,说明ste9在依博素生物合成中对多糖链长也起控制作用。 对ste8和ste9进行了基因双敲除,EPS8—9m中岩藻糖、木糖和葡萄糖降低比较明显;对IL-1R的拮抗活性较低。EPS8—9m含两个不同分子量的新多糖,Mp分别为41.37×104和1.4×104,均大大低于依博素,结果进一步确定了ste8和ste9在依博素生物合成中对多糖链长起控制作用。 为研究Ste15的生物化学性质,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了ste15基因,采用连续偶联分光光度法,确定了该蛋白为葡萄糖糖基转移酶,该酶能从UDP—葡萄糖转移葡萄糖至细胞膜的葡萄糖接受体,在依博素生物合成中重复单元增长链的延长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首次确定了ste8和ste9在依博素生物合成中对多糖链长起主要作用。获得的依博素新衍生物将为多糖结构与活性关系研究奠定基础,并可能对新多糖药物发展起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工业设计遗产属中华优秀文化遗产范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当前受众年轻化亟需非传统体验,基于数字技术的多媒介沉浸及社会化的文化互动等新背景与新需求,对中
五谷虫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是我国一味传统中药,其在《本草蒙筌》、《本草纲目》、《医林纂要》等中医典籍中均有收录。五谷虫具有治疗小儿疳胀、疳积、疳疮,健脾化食,去热消疳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疳积是一组慢性消化、代谢功能紊乱综合征,主要表象为功能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而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与机体消化、代谢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基于以上,本研究以构建功能性腹泻小鼠来模拟肠道菌群失
本课题以β-环糊精(β-CD)为中心,在其伯羟基位上引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或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高分子链,得到了基于β-CD的两亲聚合物sPEL/CDs及sPEC/CDs。聚合物的结构用FT-IR、~1H NMR和GPC进行了表征。通过芘荧光光谱法研究了sPEL/CDs及sPEC/CDs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在0.00092-0.01mg/ml范围内,且随着疏水链
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的城镇化为理念,是对之前城镇化“见物不见人”模式的匡正,其蕴意富含中国国情特色.基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规律,“人”的城镇化应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