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石油作为各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可开采量与储存量已远远不足。但是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成为现在很多国家正在研究的课题。但是稠油中胶质与沥青质含量高,缔合作用强,造成稠油粘度大、凝点低,给运输与开采带来很大不便,所以对于稠油的研究主要是在如何给稠油降低粘度与凝点,增加其流动性,提高稠油的利用率。结合了国内外对于稠油降粘剂的研发,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与化学降粘等方法,油溶性降粘因为加剂量小、合成工艺简单、后处理也相对容易等优点,成为公认的最优潜力的降粘方法。本论文以林源稠油为研究对象,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醋酸乙烯酯为单体,酒精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MDV;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过硫酸钾、十八醇为聚合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NaOH为引发剂聚合生成MDNF。然后对生成的两种聚合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形貌及其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表征手段进行表征,按照《GB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用毛细管法测定林源稠油及加入降粘剂后的粘度,计算比较合成降粘剂的降粘效果,包括表观降粘与净降粘效果。通过条件试验,探讨试验中的影响因素溶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实验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第一种方案聚合成MDV,是一种层状的物质,微粒比较大,在对其加入林源稠油后,通过比较,得出最佳条件为溶剂酒精用量为100ml,反应温度为70℃,反应5个小时,加剂量为200ppm,在测试温度为40℃下,达到最佳效果,稠油粘度由180.1114 mm2·s-1降至58.063 mm2·s-1,表观降粘率为67.76%,净降粘率为16.06%。合成方法中改变条件容易出现增粘现象,因为高聚物本身粘度比较大的原因,降粘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第二种方案聚合成MDNF,是一种微粒直径大约在200纳米左右的球状微粒,将其直接加入林源稠油进行研究,得出最佳条件是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用量为200ml、反应时间为6小时、反应物质量比为1:1,降粘剂加量为0.01g时达到最佳效果。在测试温度40℃下,稠油粘度由180.1114 mm2·s-1降至90.03mm2·S-1,降粘率达到50.01%。在测试时并没有借助二甲苯这种有毒溶剂,将MDNF直接加入林源稠油,安全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