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源于它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既是产业集聚竞争力的源泉所在,也是产业集聚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产业集聚区域内部高度的竞争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由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对于那些产业链比较长或迂回生产方式比较突出的产业,利用集聚化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的区域、国内或国际的竞争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近年来中国摩托车产业已进入回落调整阶段。2011年,中国摩托车销量为2693万辆,其中出口量为1139万辆,占比为42.29%,比上年提高8.29个百分点。而2012年,中国摩托车销量为2376万辆,其中出口量为970万辆,占比为41.04%,比上年下降1.25个百分点。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度一直很高,主要分布在广东、重庆、江浙、豫鲁冀几个省市,2011年前八省的产业集中度为94.24%,比2010年下降3.5%。利润率也从2010的4.3%下降到2011年的4.11%,与产业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与时同时,摩托车企业数、市场销售量、企业生产扩张能力等因素会不会对摩托车产业集中度产业影响,如果产生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影响,影响程度是多大,都是值得关注的。本文通过对中国摩托车产业区位熵、产业集中度、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的测算,分析中国摩托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又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找出影响中国摩托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选取期初集中度、生产企业进入率、市场容量、扩张能力、利润率这五个主要的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中国摩托车产业集中度高,但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如何在提高产业产销量的同时,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中国摩托车产业,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