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场强化铝酸钠结晶工艺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ingchuan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优质铝土矿资源短缺,而污染严重的粉煤灰、煤矸石等排放量大,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氧化铝,是宝贵的非传统氧化铝资源。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功研发了亚熔盐法粉煤灰/煤矸石提铝新技术,该技术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铝酸钠结晶是亚熔盐法相分离核心技术之一。本论文针对铝酸钠溶液结晶过程结晶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超声场强化铝酸钠结晶过程,并进行了工艺探索研究。论文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采用超声场强化铝酸钠溶液结晶过程,显著提高了铝酸钠结晶效率。在不添加晶种的情况下,当结晶时间为3.5h时,超声频率为45kHz时,结晶率由不加超声场的0.8%增加至75.64%,当结晶时间为4h时,超声频率为80kHz时,结晶率增加至77.24%。(2)系统探索了超声场强化铝酸钠结晶的工艺参数,获得了超声场强化铝酸钠溶液结晶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铝酸钠结晶率随超声波频率的提高而下降,随单位容积内超声波功率的提高而升高,随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45kHZ、6.94kw/m3、超声时间3.5h时,铝酸钠结晶率达到75.64%,此时溶液苛性比由初始的9.6提高到36;(3)明晰了超声场强化铝酸钠结晶过程的铝酸钠晶体形貌变化规律。在功率为6.94kw/m3时,随着超声波频率的增加,晶体形貌由薄片状的圆形复合结构向八边形片状复合结构转变,晶体的尺寸略有增大;在频率为45kHz时,随着功率的增加,铝酸钠晶体的形貌由单独的片状八边形结构向圆形复合状结构渐变,晶体尺寸变小;(4)初步探索了超声场作用下铝酸钠溶液结晶诱导期以及溶液导电性能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铝酸钠溶液结晶诱导期在超声场作用下降低明显,在45kHZ、6.94kw/m3功率下溶液诱导期缩短了62%;加入超声场强化后铝酸钠溶液中产生空化气泡,电导率不断减小。当诱导期结束,进入二次成核阶段之后,电导率逐渐趋于平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采用腹部增强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肿瘤性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
由于电子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汽车等技术领域中元器件的功率密度迅速增大,导致设备因局部过热产生性能、稳定性和寿命降低的问题日益严重。运用高导热材料将电子设备中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快速且有效的移除,以维持设备的操作温度十分必要。单层石墨烯热导率理论上高达~5000 W/mK,因其能够在低填充水平(f≤10 vol%)制备高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选择新型酚醛树脂——苯并噁嗪热固性树
摘要:新课程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过程与态度、情感,使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主决策、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实效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培养二十一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