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冬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多样性是林木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但是,传统林木遗传育种主要考虑遗传增益,而忽视了林木遗传多样性问题,导致了一些严重问题的出现.现在,林木育种学家已经意识到,长期育种应以维持育种群体遗传变异为主要目的,以物种生物学、群体遗传学和居群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Don)是云南省重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但是林分退化相当严重,影响了该树种的利用价值,因此对其进行遗传改良非常必要.该论文运用RAPD标记技术对旱冬瓜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该树种的遗传改良策略定制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CTAB法成功抽提出符合实验要求的DNA样品.(2)建立了旱冬瓜RAPD分析技术体系:25u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1.9mM/LMgCl2,0.3pM随机引物,0.25mM/L DNTPs,1.25U Taq,20ng DNA摸板.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min,然后执行40个扩增循环,每个循环中,94℃变性40s,36℃退火40s,72℃延伸1min.最后72℃延伸10min.(3)采用16个引物对分布于云南省的4个旱冬瓜群体共60个个体进行了RAPD扩增和分析,得出物种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52.94%,Nei的基因多样度(Ht)为0.1268.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6.91%;POPGENE给出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751;物种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4)旱冬瓜属风媒植物,借助风力可将花粉传送到很远的距离.因此,各群体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这是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非常小(3.09%,AMOVA;7.51%,POPGENE)的最重要原因.另外,如果在试验取样过程中再合理些,可能会使试验结果更精确.
其他文献
民族身份是20世纪末俄罗斯爱国派大型文学杂志批评关注的核心话语之一.与专注文学批评并对其进行反省的民主派不同,爱国派对民族、种族、民族主义等概念重新加以审视,离析出
领导高绩效要求体现了领导对员工展现高绩效的愿望与期待.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主动工作行为和工作退缩行为是员工面对领导高绩效要求的两种应对方式.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
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以此孵化出的学术研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德”“誉”相济、“劳”“酬”并重的格局.围绕“
广义胶囊革菌属(Gloeocystidiellum s.l.)是一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木生真菌,是红菇目革菌中分类最为混乱的一个类群。研究中所涉及的材料来自近年来在我国不同地区采集的标本,以及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BJFC)、中国科学院东北生物标本馆(IFP)、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NMNS)等的广义胶囊革菌属标本共200余份。本研究以ITS和nLSU作为分子标记,使用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及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海洋贝类的养殖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两种重要海
在打赢全面精准扶贫攻坚战后,中国将迎战更加艰巨而又长期复杂的解决相对贫困的难题.基于河南省327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以经济相对贫困和多维度相对贫困两种方式测算农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