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欧美作家之一,清末民初他的五部长篇小说由林纾译介过来,此后对其作品的翻译研究就几乎没有中断过。据童真在《狄更斯与中国》中的考查,目前狄氏著作几乎全都有了中译本。大陆出版的外国名家作品,狄更斯仅排在托尔斯泰之后,位居第二。可见他在我国有着何等广泛的接受和影响。本文就以狄更斯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为主题,追本探源,梳理史料,以期从译介学研究这一现象。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狄更斯在中国的接受”,分别从狄更斯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情况和对其作品的研究情况两方面阐述。关于狄氏作品的翻译,按照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游记随笔等体裁的不同,分类梳理自清末民初直至今天狄氏著作的翻译出版。关于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则分起步期、发展期、繁荣发展期三个不同阶段加以概括,勾勒并总结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第二章“狄更斯在中国的影响”,分别阐述狄更斯对林纾、老舍、张天翼、萧乾、沈从文、巴金、钱钟书等人在创作实践中的影响,尤以对林纾、老舍、张天翼的影响论述更较详备。“林纾与狄更斯”一节主要阐述林纾在题材内容、心理描写、叙事方式、结构布局、政治功用等方面对狄更斯小说创作手法的借鉴与实践;“老舍与狄更斯”和“张天翼与狄更斯”,则在分析接受狄更斯的原因及所受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两人对狄更斯的超越。第三章则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试图探究狄更斯广被接受及产生诸多影响的原因。在缕述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人道主义思想于中国百年文学史观嬗变历程背景下,批判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使得狄氏作品于近现代的中国找到了极相适宜的接受土壤,故能在自清末民初迄今的中国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此外,狄更斯小说独树一帜的情节、人物、语言,以及通俗化、幽默感与感伤性特征等,也是他为中国大众广泛接受进而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