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化工废水属于高难降解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或者处理的程度不够就直接进行排放,必定会造成工厂周围的水体严重污染,对水生物造成毒害作用或致其死亡,所以探索煤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系统更高效的运行,有利于降低污水处理企业的处理成本,对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主要包含三方面: (1)从污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5株菌J-6、J-9、J-11、J-15、J-16,对其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及理化特性鉴定,利用16SrDNA法鉴定菌属,对筛出的5株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J-6、J-11、J-15、J-16之间不发生拮抗反应。探究4株菌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各菌株适宜在污水pH为7.0~8.0,温度25℃~35℃,C/N值为1∶1~4∶1的范围内发挥降解作用。 (2)对混合生物菌剂的配比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得菌剂最优配比为J-6∶J-11∶J-15∶J-16=3∶1∶2∶2,菌剂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pH7.5,C/N值4∶1,溶氧量4mg/L;对菌剂的最适投加量进行探究,发现在进水COD浓度为940.6mg/L时,条件控制在最优的情况下,当V菌剂/V污水>1/2000时,出水的COD浓度为142.03mg/L,COD的降解率为84.9%,已经达到现有企业二类废水排放标准。 研究混合生物菌剂对活性污泥的生物强化作用,结果表明:菌剂中的微生物与污泥中土著菌竞争占优势,能够大量存在并发挥降解污水的功能;活性污泥经该生物菌剂强化后,对3种不同浓度的污水COD去除效果均达83.9%以上,表明该混合生物菌剂对污水作用的范围广、耐受性强。 (3)通过SBR工艺将混合生物菌剂投加到系统中,在中试规模下调控装置的各个参数,对活性污泥的生物强化作用及对污水COD及氨氮的降解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进水COD保持在3000.0mg/L,氨氮浓度保持在170.0mg/L,出水COD浓度320.8mg/L左右,氨氮浓度在15.0mg/L,对COD、氨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9.3%、91%,出水指标达到第二类污水排放标准;经过混合生物菌剂强化的试验组出水COD、氨氮浓度明显低于只有活性污泥的对照组,试验组比对照组对COD的降解率从36.0%增加到88.0%,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从63.0%增加到91.0%。 利用PCR-DGGE技术对出水污泥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GGE图谱分析表明系统中菌群结构的丰富度高于活性污泥,且随系统启动时间的增加,系统中菌群结构相似度越来越高,推断环境中的微生物竞争达到平衡,生物群落进入成熟稳定期,对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抗冲击负荷能力也不断增强,当生物反应器进水水质、水量发生波动时,可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稳态。